返回

帝国崛起:西班牙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百四十六章 :塞尔维亚崩溃(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卡洛本来以为欧洲这场战争要打很长时间,没想到圣普里莫高中开学的时间还有很长,战争似乎就要结束了。

战争的突破口还是在塞尔维亚这里。

没办法,相较于德国和奥匈帝国来说,塞尔维亚的实力太过弱小。

在俄国军队无法抵达塞尔维亚的前提下,塞尔维亚就算鼓足了劲,也最多只是拖延战败的时间罢了。

奥匈帝国攻破洛兹尼察只用了几天时间,这也导致塞尔维亚的西部边境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后续塞尔维亚想要反攻洛兹尼察也是为了堵上这个口子,但可惜他们在人数以及武器装备上全面落后奥匈帝国。

反攻失败之后,塞尔维亚军队往贝尔格莱德的方向撤退。他们的本意是好的,那就是保卫自己的首都贝尔格莱德。

毕竟也提到过,贝尔格莱德位于河口的突出带上,三面都隔河与奥匈帝国相望。

如果无法守住贝尔格莱德南部的土地,塞尔维亚的首都将被奥匈帝国全面包围,这对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来说是致命的。

往贝尔格莱德的方向撤退固然能够守住首都,但对于西部边境靠南的城市来说,这就不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奥匈帝国军队也尝试过向东进攻贝尔格莱德,他们早就领教过塞尔维亚在这一路上设立的防线有多么坚固。

虽然稳扎稳打也能向前推进,但耗费的时间以及人力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既然贝尔格莱德一线有坚固的防线,那奥匈帝国这边也就不再进攻贝尔格莱德了。毕竟塞尔维亚只是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对于塞尔维亚来说,哪里沦陷都十分肉疼。

奥匈帝国南部战场的南路军队经过商讨之后,决定继续向东南,进攻塞尔维亚西部边境非常重要的补给城市瓦列沃。

瓦列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塞尔维亚西部边境的靠中部位置,能够辐射到整个西部边境。

也正因为如此,塞尔维亚在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以这里为中转站,源源不断的运输到西部前线。

如果能够攻克瓦列沃,不仅能够切断塞尔维亚西部边境的补给,也能让奥匈帝国的军队彻底走上大路,为接下来的进攻打好基础。

瓦列沃向北连接着贝尔格莱德,向南连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乌日采,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在塞尔维亚的反攻发动之前,这里还是有着重兵防守的。

原本洛兹尼察及其以北的边境只有2万军队,而瓦列沃这座补给城市就拥有接近2万人的守军。

但随着塞尔维亚策划反攻之后,这里的大半守军都被抽调到北部,策划对洛兹尼察的反攻。

反攻失败之后,3.5万塞尔维亚军队慌慌张张地向贝尔格莱德方向撤退,瓦列沃这座补给城市也就被塞尔维亚军队忽略了。

现在瓦列沃剩下的守军不足1万人,其中的大半都是战争后才被临时动员起来的。那种真正具备战斗力的常备陆军几乎不存在,这对奥匈帝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奥匈帝国方面自然也知道塞尔维亚几斤几两。既然塞尔维亚有能力组织反击,也就代表着像瓦列沃这样的中部城市防守力量是相当空虚的。

在塞尔维亚的防守战失败之后,奥匈帝国在洛兹尼察留下了大约2万军队进行防守,又从波斯尼亚地区抽调了2万军队,重新组建了4万人的军队向瓦列沃发动了进攻。

这座重要的补给城市瓦列沃在奥匈帝国的进攻之下,只坚持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被攻破。

奥匈帝国在攻破瓦列沃之后没有过多的停留,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瓦列沃之后,剩下的兵力又继续向南进攻交通枢纽城市乌日采。

对整个西部边境来说,肯定是补给城市瓦列沃更加重要。但要是对塞尔维亚来说,那肯定是交通枢纽城市乌日采更加重要了。

乌日采位于三岔路口,向北就是瓦列沃,向南是塞尔维亚的南部边境,向东则是塞尔维亚腹地。

如果奥匈帝国能够攻破乌日采,塞尔维亚的腹地城市将对奥匈帝国军队不设防。

这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相当要命的,可偏偏此时的塞尔维亚军队已经没有多少兵力能够动员了。

瓦列沃以北的西北塞尔维亚,聚集着超过8万人的军队。再加上西部边境南部的军队,这几乎已经是塞尔维亚目前所有的主力军队了。

剩下的士兵要么还躺在医院不知死活,要么就是刚刚动员起来还没有训练的士兵,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在得知瓦列沃被攻破,并且奥匈帝国军队向南进攻乌日采的时候,塞尔维亚政府彻底慌了。

他们一边命令腹地城市动员的军队紧急前往乌日采,另一边又加急破坏乌日采以北和以东的道路,避免奥地利军队借着这两条道路快速突击塞尔维亚的其他城市。

其实战争打到这里已经很明朗了,塞尔维亚根本无法抵抗奥匈帝国的进攻,他们再怎么尝试也只是拖延奥匈帝国进攻的速度罢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