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出府去,难道要当一辈子的下人吗?
赵姨娘一生的悲剧难道就不是因为这个身份吗?
可是转念一想,宁国府那边抢了多少良家妇女回来作贱,事后也不过几两银子一张卖身契罢了。
看来,她真的是在贾家被关傻了。
不,应该是和宝玉呆在一起弄傻的。
“前儿跟着大姐姐读书,偶然提起父母为奴籍的人是不能科举的,刚刚又听说了舅舅家要有个表弟表妹了。所以才这般想的。”探春想过如果赵国基一家起来了,那么也能帮衬一下府里的赵姨娘。至少他们姐弟情深,将来举家发卖时,赵国基也能将赵姨娘买回去。
...只是太想当然了。
果然庶女逆袭什么的,概率太低了。
赵姨娘听到女儿这话,笑得有些苦涩,“就算是你舅舅一家出去后不落在王家人手里,但是只要娘在这府里一日,你舅舅家的人别说想要科举了,就是想要过的好,那也是难上加难。府里的事情,你还小很多事都不知道。府里也许没有能力帮人科举,可是却有能力让人科举不了。”
大户人家后宅的水太深,太深了。
“当初老太太那辈,有个姨娘很得宠,求了老太爷让他们全家脱籍出去了。可是出去没多久,那家人就吃上了官司,最后全家被官府给判了流放。娘听你姥姥说,是太太的娘家史家做的套。后来那家的哥儿正好赶上大赦,便从流放之地回来了,听说书读的好,一路都考上举人了,不知道怎么地竟然被街上的地痞打断了腿。”再之后府里的那个姨娘竟然在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难产没了。
听到赵姨娘说起这事,探春才想起来。赵姨娘口中的那个清俊少年郎她还见过呢。人长的斯斯文文的,来府里拜见自家姑母时,她还看见了赖嬷嬷不屑的眼神以及嘴角毫不掩饰的算计。
唉,你说说,她怎么就在这上面犯了傻呢?果然当初那些同人小说就不应该看太多。
得,这会儿子探春不怪宝玉又开始怪人家同人小说了。
“娘,我不,告诉,别人。我只叫,你娘。你别,怕。”一岁多的舌头还只能两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探春说完一句话别提多着急了。
都说母女连心,赵姨娘听着探春半天才说完的一句夹着口水还有些不清楚的话,确是真的明白她要表达的意思。
“好,好,好,娘明白,娘明白。”此时赵姨娘有想哭了。
探春见她这样,连忙用手指着那个帕子包说道,“太太,给周瑞,家的,周,丢的。奶娘,不知道。”
那里面是两个金锞子,都是几钱重的。是元春随手抓了给她玩的。因当时她奶娘没在屋里,所以她悄悄地藏了。
将两个本就不大的金锞子变小,然后贴身藏了。现在见到了赵姨娘,她自然要将她变成几两重,然后交给她了。
一两金子十两银子,这些至少也能换上七.八十两银子呢。
赵姨娘那二两银子一吊钱的月例,既要自己花销,又要贴补她奶娘,赵姨娘过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在这贾家就算是主子干什么都要给点赏钱了,何况是不主不仆的赵姨娘,拿着这两个变大的金锞子去换些银子和铜子,也好让手里松快些。
至于她?
反正她还小,又时时跟着宝玉元春,也没哪个会在这两人面前怠慢她。
若是真的有,那她就抢宝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