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虽然为人妾室,现在又成了寡妇,不过再怎么说,这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当然,她更希望她闺女比她好上一百倍,一千倍。
不过迎春倒也不害怕闺女将来出嫁后会受什么委屈,一来身份在那里呢。二来便是她将来是要跟着闺女一起住,在闺女那里养老的。
有她看着,还有她儿子在宫外,她就不相信她未来的女婿会怠慢了她闺女。
......
成为太贵妃的日子比迎春想像的生活要好一些。
并没有太多的磨搓,也没有很被怠慢。
迎春知道,这有太后的面子在里面,也有她儿子的面子在里面。
迎春有的时候,总会想着她进宫前那十几年之所以过得那委屈,一定是为了攒够足够多的福气,让她后半辈子享用。
她一进宫就是嫔,侍寝之后便是妃。第一胎生了个闺女,可是圣宠却一直未消。
没隔几年又生了个儿子,虽然过继出去了,可是也是记事以后才出的宫。
晚上虽然出宫了,可日常却是天天进宫来读书,每日中午娘俩个还能见上一面,或是一起吃个午膳,或是说说家常。
回想一下这些年,迎春觉得她真的是过得很好,很幸福。
她,知足。
待到儿子成了亲,女儿也出了阁,她这一生的大事也算是了了。
太后与迎春的关系,这些年一直不错。
毕竟她们之间虽然存在岗位竞争关系,但是她们的儿女之间却并不存在这些。
再加上迎春虽然较从前硬气了些,可是仍有些个不与人争长短的性子在那里,等到庆丰帝没了,太后与迎春之间连最后一点竞争关系都没有了。而迎春为了儿女又是一心的捧着太后,于是关系竟是越发的亲密起来。
“之前一直以为先皇独独得意顺昌候,却不成想那柳湘莲竟然也入了先皇的眼。”
太后只要想到庆丰帝最后的两道圣旨竟然是给柳湘莲的两个闺女赐婚,心里就有些个道不明的滋味。
不是嫉妒,只是意外。
曾经,包括太后迎春的所有天.朝人都以为柳湘莲不过是庆丰帝的爱屋及乌,却不成想庆丰帝生前的最后两道圣旨竟然是留给他女儿的。
掐指算一算,柳湘莲七个闺女,一时间竟然已经定出去了大半。而这大半还都是庆丰帝下了圣旨赐的婚。
长女是义忠亲王世子妃,未来的亲王妃。还有一个闺女是未来的顺昌候夫人,虽然另外两个女儿的婚事并不算太高,不过也是圣旨赐婚的荣耀。
在这个年代,普通女人得了圣旨赐婚,那婆家谁又敢看轻了她去。
真是有福气。
迎春不妨听到太后提起柳湘莲,心中便是一动。
那是三丫头的夫婿呢。
她一直不曾见过这人,只听说面如孟尝,玉树临风,仪表颇为不凡。
迎春想着若不是这般,估计也不会让那丫头委身下嫁了。
她可是一直记得那丫头是个喜子美色的。
一直听说他们俩口子与顺昌候和黛玉颇为投契,想必林妹妹那里是早就知道了些什么,只是当初在那府里时,她与林妹妹之间的关系就颇为客套,再加之她进宫后,除了太太和琮儿媳妇竟是没怎么见过其他人,便是想要向她打听一二,也不可得。
“想来那柳将军必是有什么过人之处,才得了先帝的青眼吧。臣妾到是对那位柳夫人感兴趣。”
太后闻言便是一笑,“哀家到是忘了,小世子定下的亲事便是柳家的长女。他们家一直久居长安,你怕是还没有见过你未来的儿媳妇。不如哪一日将她宣进宫里说说话。”
太后说到这里顿了顿,突然想到庆丰帝在世时和她说的话,然后又有些生硬的转了话题,“还是罢了,等出了孝,便要忙着婚事,估计那姑娘也不得空闲,还是等进了门你再慢慢细看也就是了。”当初只说不能让迎春在宫里见外人,那出了宫想要怎么见,她就不管了。
迎春早些年便明白了庆丰帝和太后不想要让她见外人的意思,现在又听太后如此说,面上不显,只是一味点头笑着仍是。
这么多年了,迎春一直闹不明白,为什么不让她见家人以外的人?怕她向外传递消息,还是怎地?
这事太莫名其妙了。
......
岁月总是像细水一般,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流过。
迎春正在感慨这些年从未参加过有官家女眷的宫宴时,义忠亲王府的薛王妃当街纵马,还伤了人,正被顺天府尹抓了个正着。
薛王妃白白胖胖的脸上,满是茫然无措,看着那府尹,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