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其实要说卫若兰和薛宝钗之间是何时升温到这种你侬我侬的时候, 那就要从卫家破败开始说起。
卫家因为占队的原因, 早就让庆丰帝看不顺眼了。等到卫若兰离开卫家嫁入薛家后,卫家便提前成为了其他世家的眼中钉。
枪打出头鸟,卫家这步棋走的实在是臭。
当然, 在面对百万家财的时候,也可以解释为——嫉妒,犯了众怒。
就在卫若兰嫁出去以后,众世家和皇子团们又等了一些时日,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于是便对着卫家以及卫家身后的那位皇子出手了。
不久后,卫家被人弹劾, 然后便一败涂地。
不过庆幸的是卫家的老爷和太太都在当时就离开了人世,没有让卫若兰左右为难。
为人子女, 就算是从族谱中除了名字, 又成了商户家的上门女婿, 可若是家中遭难了, 没有伸出援手帮一把, 也会被人说成品性有问题。
没人会考虑你是否对那个家有感情,也没有人会考虑你是不是那个太太亲生的孩子。
总之,你不帮也得帮。
就算是不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名下的几个孩子。
卫家抄家, 当家老爷畏罪自杀,死在狱中。而当家太太则也是被人灭了口,不对, 是殉了情。这两人一死,卫家也因着种种原因从抄家流放变成了只抄家不流放。
卫若兰和那些外嫁女是一样的,并未被牵连。所以卫家的那几个兄弟便都齐齐的找到了卫若兰,让他帮衬。
卫若兰见此,只得将他当初带入府的嫁妆拿出了三分之一,然后找了衙门里的文书,大张其鼓的将这些财产分给了卫家的几个兄弟。
当然了,卫若兰留了几个心眼。
他拿出来的小庄子都是远离京城的地方。
有的庄子太大,他就找人换成俩个小一些。
每个兄弟都分到了东西,可是人心总是贪婪的,他们还想要更多。
庶出的那几个还好说,直接拿了东西走了。而那个嫡出的‘亲弟弟’却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仗着两人是‘一母同胞’,他想要让卫若兰供养他,想要让卫若兰在京城给他安排住宿。想要分一分薛家那百万家财。
他还想着将自己的闺女嫁给卫若兰尚不会说话的儿子......
这样的春秋大梦,卫若兰哪里肯陪他一起做?本来就没有多少兄弟之情,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及身上中的毒,他都恨不得弄死这娘俩了。
于是长达几年的拉据战就这么开始了。
真的,人在落魄的时候,是很难维持风度的。当初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卫家二爷,现在整个一泼皮无赖的样子,没事就要上门占个便宜。宝钗等人还要脸面,再加上因着财富过于打眼,所以做起事情来,总是有些个束手束脚。这样一来,就实在没有办法与卫二一家撕撸清。之后,这一家人便有些个得寸进尺。
直到这位兄弟在宝钗怀孕的时候,差点害得宝钗小产,卫若兰才不准备姑息他。悄悄地打发了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这位好弟弟直接卖到了黑煤窑子里去。
至于他留下的妻儿,卫若兰到是没有迁怒。只是让他们尽快离开京城也就是了。
孤儿寡母的,没了男人撑腰,又如何硬气的起来。于是最后只得央了卫若兰,请他派人送他们回庄子那里。
宝钗差点小产时,真的吓到卫若兰了。
当时的卫若兰,浑身僵硬,颤抖的双手都不敢使出什么力气,满脸的惊惶失色,早就看不到一丝教养与风度,乍然看去,井然一个毫无理智,站在崩溃边缘的普通人。
那么的脆弱,又那么的卑微......
什么是真情流露,什么是虚情假意,这一刻,当真是让宝钗在疼痛之余,又感受到了卫若兰对她的在意。
当然,卫若兰也是个‘点低’的。
这个时候宝钗虽然也明白了他的那点心意以及感情。可是因为时间掐的不太好。宝钗保不住胎,只得提前生产,又让她将这点感悟给疼忘记了。
于是两人又磨了好久,这才算是修成了正果。
虽然他们错过了很多时间,可最终还是让两颗心慢慢的靠近了。
宝钗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
自幼受家庭以及教育的影响,使她恪守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这样的处世哲学也让她少了一份天真,多了一段八面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