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黛玉从来不知道, 有一天, 她会嫁不出去。因为这种情况从来不在她的认知里。
她的家世,她的才情和容貌,竟然会没有人上门提亲。
这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她也明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那个人的出现以及他的态度。还有庆丰帝的纵容......
看着父亲生气郁闷又担心的样子, 黛玉对于那位当今外甥的顺昌候也起了一丝烦感。
这人,真的太过份了。
自古以来,儿女婚事便是父母之命,媒唆之言。他这般行为着实轻狂无礼。虽心中也明白他生母早逝,父亲又将他当成了弃子送到□□当质子。可终究是给自己的父亲造成了困扰,只要想到这一点,黛玉便没有办法不生那人的气。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黛玉自来便是宁折不弯的性子,她想着那人若是再这般步步紧逼, 她就剃了头发做姑子去, 总不叫他得意了去。
只是她没有想到, 那人竟然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男诫》——
闻所未闻。
可却又震撼人心。
因为时代的关系, 那些承诺在现代来说, 是每个男人都必须做到的。可是到了古代,却成了一种奢望。
是所有这个时代的女人想都不敢想的承诺。
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以候爷之位,天子外甥之尊就那般毫无顾忌的说了出来。
黛玉一下子就惊了。
震撼了。
然尔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 每每想起来更多的却是感动。
在这个男人可以为官作宰,女人只能留在二门内的时代,一个男人能够这般的低姿态, 便是黛玉也会有所触动。
更何况,在那件事情之前,她曾读过他的诗,看过他的文章,也曾听父亲与弟弟称赞过他。
对他本就没有什么好印象,若不是,若不是......
后来,庆丰帝明示暗示父亲答应这门亲事,再后来,三表妹送来了一封信。那个时候,她想着,要不就是她吧。
于是她答应了这门亲事。
她从来不知道当她答应下了这门亲事后,那人会是那般的欢喜若狂,手足无措。
就在定下婚事的那年除夕,他来家里拜早年。
真的是拜早年。
早到了除夕那天,在家里蹭了除夕夜宴,又蹭了大年初一的饺子,这才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想起来他的身世。
别看庆丰帝如何的宠爱,但他的身世,他的身份早就注定了。
孤独。
她不喜欢世俗经济,可是不喜欢却不代表她不明白它的重要性。
因为想要立足于世,真的一点都不能少了它。
她的父亲,她的弟弟,她知道的每个人都必须要有立足于世的本事。但是这一天,她却发现,她的男人并不需要如此做。
相反的,她的男人只需要风花雪月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便是立足于世的本事了。
拿起订亲后,他时常让人送进来的花签小诗,黛玉觉得这样也好。
都说悔叫夫婿觅封候,她的男人不用再去做什么便是候爷,而她一出嫁便是候夫人,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其实她的内心是不在意什么身份,什么诰命的。可是有了身份,有了诰命,她就可以少弯几次的腰,少让自己的膝盖受几回罪。
黛玉知道自己的容貌不俗,也知道因为是江南人,再加上小的时候身体弱,弄得身形很是窈窕婀娜,订亲前时常有人拿自己的容貌和身形说事。那个时候,她不能哭,不能使小性子,更不能发脾气,只因为她没有资格去做那些事。
在没有身份的时候做出超出身份的事情,那不但是对自己是一种可怕的麻烦,对于父亲和弟弟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她会被人质疑教养,她的母亲会被人反复说起。
哪怕她真的一点错都没有。
只是因为说她的那个人身份比她高。
人云亦云,众口铄金。
权利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她不想出门应酬,可是为了父亲和弟弟,她也不能不出门。遇到父亲的上司或是曾经政见不合的政敌,或是弟弟坐师家的女眷,或是脾气心性不好的宗室贵女,哪怕她再不喜欢那些人,也不会,或者说不敢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