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又暗了几分,沈尧感叹,这江顾旻何止不近人情,简直连点礼貌都不讲啊……
听镇国将军说,先帝——也就是江顾旻他爹——和先皇后出了名的恩爱,连沈母回忆起那两位也是啧啧赞叹,深宫里能有先帝先后这般深情厚谊的眷侣着实不多。
怎么他们生的儿子就这么不懂江湖道义?帮忙掀个盖头会死啊?
连跟着沈尧进宫的陪嫁丫头锦书都忍不住在一旁嘟哝:“少将军,皇上怎么还不来?”
锦书她爹是郭大前头那个副将,早年牺牲后,老婆也受不了打击一命呜呼,留下豆丁点大的锦书,沈天保就将她带回了沈家。
沈尧的身份她明白,虽然不懂其中的道理,嘴巴倒是严实,她跟沈尧混久了,天天就想着为父报仇为国效力,上了战场比男人还拼。
这次沈家回京都,原本是想帮她找个好人家嫁了,结果丫头不肯,觉得自己从小跟着沈尧长大,这回少将军凶多吉少的,非得陪进宫。
“别乱说话,小心脑袋。”
傻丫头不懂宫里的规矩,沈尧只好出言阻止。
两人都是习惯了军营氛围的人,跟谁说话都不用打招呼,大声嚷嚷过去就是,但宫里不一样,沈母之前千叮咛万嘱咐的就是谨言慎行。
沈尧了解江顾旻的性子,那人小时候就心眼多疑神疑鬼的,自个儿又不是受欢迎的身份,因此更加不敢乱说话。
锦书领了意,乖乖闭上嘴巴。
那晚,直到红烛燃尽,江顾旻也没掀开沈尧的盖头。
江顾旻在晨曦殿书房里批了一晚上奏折,说是一晚上,其实还真没那么多折子要批。
大梁的奏折由各位大臣进宫呈递,经由内廷批阅给出处理意见,再交给江顾旻过目给出准驳。
江顾旻在政事上颇为勤勉,向来是今日事今日毕,因此鲜少有堆积奏折的时候,加上近来皇帝大婚,公务均休,他手头的几本奏折不到一炷香就阅完了。
但他迟迟不肯去寝室成礼,就是为了冷落那小姐。
要说朝廷里功勋最大资格最老的人,必定是镇国将军沈天保,可偏偏这位没一丁点儿居功自傲的意思,这就有点问题了。
江顾旻看多了庙堂纷争,小权追求大权,大权追求专权,那些把欲望都写在脸上的人其实是最好掌握的人,只有沈天保这样老实得让人害怕的才最该提防。
因此和沈尧的这段姻缘,看似提携,实则打压——夺了沈天保唯一的女儿,日后真要对峙起来也能多几分胜算。
江顾旻在书房将就睡了一晚,次日小宫女进来打扫时看见皇上吓了一跳,连忙跪下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