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王业不偏安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81章 哪个是汉,哪个是羌?(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就是嘛!

魏军既已从郿坞撤走,那么大汉就可以安心地在陈仓、五丈塬屯田了!

陇右没了,郿坞这座前哨站也没了,司马懿来了也不可能再到五丈塬与丞相对峙,除非他真觉得丞相是个绣花枕头。

如此形势,可谓大好。

可以好好种田等待天时了。

想到此处,刘禅徐徐言道:

“侍中说得不错,为今之计,当以巩固战果为先。

“此战俘虏甚众,将他们收编也是一件麻烦事,劳诸卿近日费心一二了。

“待丞相陇右大捷,与我们会师关中,再做打算不迟。”

顿了顿,刘禅思索着道:

“按时间算,给孙权送去的第一封信应该到了。

“也不知他是会继续观望,还是会趁此时机对曹魏动手。”

说着,刘禅看向董允:

“董侍中,稍后烦请你再给孙权去信一封。

“将张郃授首,魏寇献降,郿坞弃守之事全都告诉他。

“朕倒要看看,他还能不能坐得住。”

董允拱手:“唯!”

丞相北伐与孙权是通了气的。

孙权也积极备战了。

曹休十万大军被东吴大败的石亭之战,便发生在今年下半年,孙权还因此声威大振称了帝。

但这厮却在丞相北伐的时候什么动作也没有。

想来也合理。

他不想替大汉分散曹魏的注意力,想等汉魏双方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兵捡漏。

只是没想到大汉竟打得虎头蛇尾,败得那么快。

当然了,这是原本的历史线。

如今曹魏关中大败,曹真张郃授首,陇右也即将易主,孙权除非是猪,否则不可能还坐得住。

不然若是大汉选择不打长安,曹魏选择默默吃下这个大亏,东吴那边还想趁机夺些战果,实在是有些难度。

毕竟东吴靠着战船之利打打水仗还行,上了岸就是三国一虫,打攻坚战一直很拉胯。

石亭之战得胜全靠周舫诱降,曹休托大,如今曹真已死,曹休难道还会像原来的历史线一样中计?

很难说。

下午。

赵云、王平、傅佥、杨条等人率领步骑一万,押着两万俘虏民夫回到了中洲西北。

一个时辰前,刘禅在塬上望见这支队伍时便已策马下塬。

算算距离,也算是二十里相迎了。

赵字帅纛下,以赵云为首的七八骑脱离了队伍,向正前方那面金吾纛旓缓缓驰来,百余步前便又尽皆下马前趋。

“见过陛下!”赵云、王平、傅佥等几名大汉将校很是自然。

唯有杨条,不知是第一次见到大汉天子,还是没想到大汉的天子竟如此年轻,总之慢了半拍。

“诸位辛苦了。”刘禅从身后侍从手中接过酒樽,先后向身前几人递去,最后自己也提起一樽。

与几人一饮而尽,也算是删繁就简的郊劳之礼了。

郊劳酒饮罢,董允、邓芝等人率领军吏过河来接收俘虏,安置将士,清点缴获。

“朕那日收到安国消息,说张郃可能会突袭五丈塬,诱子龙将军突围,真担心子龙将军会中了张郃的奸计,甚至还想领军去给子龙将军解围。

“好在辟疆开解朕,说知父莫若子,若子龙将军果真突围,反而坏了与朕的感情与国家大计,所以必不中计。

“朕一想,朕与子龙将军患难与共,君臣一心,岂是张郃与那伪帝能比?于是才稍稍安下心来。”

刘禅声色诚恳,随即又在赵云身上上下打量:“子龙将军这次没再受伤吧?”

赵云笑了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