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雾还未散尽时,他们已站在了茶山脚下。
层层叠叠的梯田茶园沿着山势蜿蜒而上,周瑶深深吸气,清冽的茶香混着晨露的湿润沁入心脾。
远处,茶农们三三两两在茶园中,有人提着竹筒在茶树间穿梭浇水,有人正往枝桠上悬挂黄色的粘虫板。
“您这里的茶都是自己炒制的吗?”周瑶走近一位正在浇水的茶农。
老人直起腰,古铜色的脸上绽开笑容:“祖传的手艺哩,从采摘到炒青,都是我亲自制作。”
他眯起眼睛打量着两人,忽然笑道:“小两口来度蜜月?”
周瑶耳尖一热,手中的保温杯差点滑落:“我们不是......”
茶农了然地摆摆手,从兜里掏出个粗布小包:“尝尝咱家的金骏眉。”
茶叶在晨光中泛着金毫,条索紧秀如眉。
“谢谢。”周瑶小心地将茶叶投入保温杯,沸水冲开的瞬间,蜜香四溢。茶汤入口甘醇鲜爽,喉韵悠长。
“这茶真不错,大叔什么价?”周瑶问道。
“不贵,600一斤。”老茶农说道。
“我们要十斤!”这种品质的茶叶,这个价格太对的起良心了。
“小姑娘真识货!”老茶农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热情地邀请道:“晌午去家里吃饭吧,就在桐木关。”他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头,“这儿的茶园是帮亲戚照看的。”
周瑶点点头,桐木关正是金骏眉的发源地。
两个小时后,车子驶入桐木关。老茶农的家是典型的山居院落,四间青瓦房围出个方正的小院。院中央的老梨树下,木桌上已摆好饭菜:凉拌竹笋脆嫩爽口,茶香鸡用砂锅煨得酥烂,清炒时蔬还带着露水的清新。
老茶农放下碗筷,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桌沿说道,“这棵古茶树啊,是太爷爷那辈传下来的。”
他望向远山的眼神突然黯淡,“往年光它的头春茶就能卖上万块钱,可这两年,唉!请过专家,试过各种法子,还是蔫头耷脑的。”老人摇着头
周瑶与傅安蘅交换了个眼神:“能带我们去看看吗?傅教授是中医药专家他或许有办法或者介绍一些资源。”
“当真?”老人浑浊的眼睛倏地亮起来,激动地朝厨房喊道:“老婆子,把咱家腌的腊肉炒了!”转身又对周瑶说:“姑娘要能救活它,今年的头春茶全归你!”
灶房里传来腊肉下锅的“滋啦”声,浓郁的蒜香混着烟熏味飘满小院。
周瑶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巅,那棵不知经历多少风雨的古茶树,正在某处静静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今天上山来不及了,明天一早再去。这附近也没什么住的地方,你们要是不嫌弃,就在我家将就一宿吧。”老茶农搓着粗糙的手掌,略带歉意地说。
眼下只有这个选择了。
老伴儿闻言,立即转身进了里屋。不多时,她抱着一床崭新的蓝印花被褥出来,在儿子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卧室里忙活起来。老茶农也进去帮忙,木床发出吱呀的声响,晒过太阳的被褥散发着淡淡的皂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