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行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75章 剥削(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此番兵败又遭咸军羞辱,大挫我晋国国威,此等奇耻大辱,此生不报,本将难辞其咎。”

“姒将军,此番兵败并非我军之过,实乃叛军凶悍,咸军尚且难以招架,更何况我军中了黑巾贼兵奸谋,大王定然不会降罪将军。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抽身,再不可被咸军所利用,以我军实力与叛军消耗。”

“他们痴心妄想!”

魏涵尽可能为姒光开脱,找回些面子和心理安慰,实则他很清楚,姒光从一开始就将目光盯上了蒲城和广信,此前咸军攻打邵平,姒光默许叛军从谷柏、池田抽兵,就为今天兵败埋下了祸端。

黑巾军此番攻打北海郡,正是利用了姒光贪功的本性,故意将蒲城让给晋军。

姒光是晋王堂亲,但并非核心贵族,因此姒光并无封地,韩合功成身退进入内朝后,晋王用贵族节制了北军,姒光就是这个时候举荐担任征北大将军,出征歧国震慑卫国。

此番出兵咸国,既是晋王许可,同时姒光另有盘算,想乘乱在咸国开疆拓土,来日好从咸国攫取一块丰厚的土地。

广信公素有反心,不论以什么手段平了广信,姒光便有了据为己有的合理借口。而且太子妃舅舅方伯名义上虚封了各尹秧君,姒光难道就不能封一个广信君?

姒光正是抱着此等利益熏心想法,被名利蒙蔽了心智,最后一步步落入叛军圈套。

而且魏涵已经从耿彭处得知,广信军早在二十六七日前,就知道雷城要失守,耿彭不以为然,结果丢了雷城。这意味着咸军从一开始就知道叛军盘全计划,是故意引晋军与叛军死磕。

晋军抵达广信的第二天黄昏,黑巾军在雷霆天王率领下抵达鼎炀城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面围死鼎炀。

夜色中,鼎炀侯站在北门城楼遥望广信方向,心中的挫败感跃然脸上:

“佑儿,派往陔陵的信使可有消息。”

“尚没有回音父亲。”

“唉,晋军败了,北海的局势恐怕就此大坏,早知如此,爹爹就该让你留在陔陵,也好为族中留条血脉。”

“父亲何出此言,鼎炀乃是我族根本,孩儿堂堂七尺汉子,岂能贪生怕死。”

“好啊,是我张家的好男儿,就是错,也得认倒底。”沮丧中,张隽顿感多了一丝欣慰。

【注1】民以食为天,农耕时代,农业土地的产能决定了土地产出与人口基数,而人口基数与土地幅员,决定了农业时期王朝的综合国力。

古代中国作为典型且成功的农业型帝国,具有完善的农业化体系,中国最早在秦末汉初发明了“耧车”,一种用于种植旱作作物的自动条播机,与现代的自动播种机原理基本相同,使用耕牛可实现日更轻松一百市亩小麦或者豆类,同时铁犁的普及使用,让中国农业长期获得较高产出。

但耧车只能用于旱作,既小麦与豆类,而小麦与豆类的亩产,却比水稻低百分之三十,尤其是古代育种与植物技术不成熟,比水稻低很多,同时种植小麦土地需要的养分却比水稻多,因此耧车的出现并没有解决中国高产主粮水稻的产能。

同时耧车、铁犁只解决了种的问题,没有解决收割问题,收割比人工撒种和插秧的体力消耗更为繁重,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天仅能收割八九分市亩,多一些一亩二分地。

因此即便有耕牛、耧车,一天能耕一百亩,但是一个人一天撑死了收一亩,一家七口两老,两口夫妻、两个孩子,合上收割、打谷、晒谷、翻地、耕地、播种,一季六口之家人力也就只能种二十多亩地,多一头耕牛,能种三十多亩,不是耕牛不能多耕,而是来不及收。

因此耕牛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种植期间的劳力,让种植、翻地、播种的时间缩短,从而到收割之前这段时间,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以用于其他生产劳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