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铸币和发行贵金属合金货币,稳定国内金融的同时,也对外对冲,因此又是经济战争。
咸王无非是在担心两件事,其一是日后大量发型新币,国库和小金库囤积的金银会减少,心里总不踏实。其二是自己的钱被其他诸侯国掠夺,导致咸国贵金属流失。
但归根到底,再多的钱都屯着,也没有任何价值。
钱的价值来自于生产力和物质基础,钱如果只囤起来不花,最终将抑制生产力和商品市场发展,让不缺钱的地方钱更多,而缺钱的地方则没钱。
“所以大王,钱虽然无血肉,但同样是一场比两军厮杀更为凶险的较量,咸国若不能率先稳定国本,待日后他国诸侯元气恢复,那我咸国将加倍受创,故而铸造新币势在必行,越早,对咸国越有利。”
“既如此,寡人就准了。”
咸王欣然与诺,这时高勋说道:
“大王,太子已经辅政,铸币又关乎国本,太子若不参议,仅大王与臣等几人私议,内外朝恐怕要有非议。”
“这个……”咸王犹豫片刻说道:“议就议吧,但铸币之事既然刻不容缓,永兴侯当即刻去办。”
“臣遵命!”
太子贵为储君,重大国家决策储君都应参加,即便反对决策落实,君主的意志仍能强行推动政策的落实。
内阁中太尉、大司马、大司马使主兵权,并无权过问财政,而长史现由高勋担任,丞相悬空,咸王大权独揽,宰执陈尚盛元632年过世,先在实际由太子监理,大司农主管农工商经济行政,在长史、丞相、大司农、咸王四方都无异议情况下,太子监理宰执,即便反对也无效,只要咸王决意的推动的政策,理论上无法阻挡。
但现实情况往往非常复杂,高勋将咸王意思转告太子后,国政监炸开了锅,尤其是原来大司农班底的一票人马,百里燕有意提前离宫,让这股风潮先刮起来,看看风向。
同时消息也很快传到了西寰耳中:
“什么啊,要用金银铸铜钱,咸王与百里燕这是钱多疯了吧!”
“公主殿下,金银铸铜钱多少并非重点,重点是咸国一旦以金银铸铜钱,咸国铜钱钱价将陡涨,届时将给咸国带来巨大利益。”季锦昇道。
季锦昇说的道理西寰一知半解,她也没兴趣了解,她只知道金银是好东西:
“如此说,咸王是要用南征的财宝大铸铜钱,以提振国力?”
“不无此种可能。但咸国如若以金银铸钱,将不再有利于我晋国以及其他诸侯国与咸国交易,此事不可不防。另外还听说,百里燕欲搞一个钱坊,向全国有钱之人筹款,但凡钱款存入钱坊者,可坐收其利,真是闻所未闻。”
“天下岂能有这等好事,将钱存入钱坊,坐等利息,钱还能生钱不成!”西寰道。
“但如此却可将全国之财力,聚入钱坊之中,为朝廷所用,这倒是不假。”
“南征财宝不计其数,咸王还要聚财做什么!而且,谁人会蠢货到将自己的金银存入他处,如此岂不明摆着告诉他人,自己财产之多寡,引狼入室吗!”
西寰隐是发现其中端倪,却是百思不得其解缘由。这时侍从管事顾晨匆匆而来:
“启禀公主殿下,太子刚来消息,今晚回府稍晚,让公主先行用膳。”
“是为铸币之事?”西寰忙问。
“太子去了永兴侯府,许是为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