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高勋问道:
“依永兴侯之意,最快也得半年后才能见效。”
“也不全是,各地可同时进行调价与足额金银回收,如此从各地回收足额金银,上调货物价格,放出缺额金银开始起,我咸国即止损,当足额金银回收越多,我咸国自可得利。相反仍然蒙在鼓里的各国时间越久,受损越大。
除此之外,钱坊应暂缓新币的发放,以免造成新币贬损,被他国所利用。”
贵金属作为货币的经济环境,铜钱与贵金属实际并没有直接的汇率,是通过市场物价协调,和官府取舍利益之后,强行定价的结果,因此金银贵金属含量变化,最先引起物价波动,进而波及铜钱。
当贵金属含量变少购买力减弱,物价应上扬避免损失,此时铜钱比贵金属实际也应该减少供应。
但由于贵金属的重量理论不变的性质,但事实上已经减少,而官方短时内定死了铜钱与贵金属的比价,由此贵金属减少,而造成物价上扬,铜钱买价却不变的结果,实际就形成铜钱变相贬值。
改变这一结果的手段只有改变铜钱币值和收紧铜钱的流通,前者代价太大,见效慢市场难接受,但好处是全民收益国家亏本。
后者见效快,财政危害小,官府只需公告贵金属含量与汇率比值,令市场自我调整,但坏处是民众受损,国家收益。
因为商人是推动市场运转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国外商人会为了逐利而利用汇率牟取暴利。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加强汇率变动的透明度,尽快将消息发往全国各地,加快市场的汇率转换。
言明其中利害关系,高勋不免担忧道:
“收紧铜钱,国库要为此损失多少?”
“以当下情势来看,要避免全国范围内的贬值,减少百姓的损失,同时遏制商贾投机逐利的行为,在新币减少供应情况之下,今年必须消减一些税赋,让市面上的铜钱更多的留存于百姓手中,如此可增加百姓交易的意愿,商贾即便兴风作浪,不调整铜价比对,百姓手中的铜钱多了,损失仍然要少一些。
据此算来,今年年底国库少说得少七百五六十万贯以上新币的收入,这还仅仅是新币。”
“这么多!”
咸王吃惊,一旁诺一言接过话说:
“钱坊已经少发铜钱,年底国库再少七百多余万贯铜钱收入,一进一出得一千万贯铜钱,永兴侯就别无他发了吗?”
“诺大人,倘若强行改兑币值,国库是不会亏本,但百姓将血本无归。商货都掌握在商家手中,商家可涨价改变货价,从而谋取更多铜钱。
届时百姓的损失恐怕就不止一个七八百万贯,保守估计全国每人一年损失两贯新币是少的。而且这还是在国内,倘若国内铜钱烂价,还将进一步传导至国外诸侯国中,届时损失会更大,咸国币值将急速下跌,由此带来的金银损失难以估量。
若退一步说,此时尽速将足额金银回收国库,金银的收入将有所增加,尽管无法弥补铜钱的损失,但金银的比铜钱值钱,只要稳住了金银,今年损失的铜钱,后年就会补回来。”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