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行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913章 量身定制(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得益于中原巨大的版图与南方数以千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中原产马丰富,受制于此前低下的农业产能,成本高企,各国养马均有顾及,养马除了做工具,更做肉类的来源。

咸国农业革新二十年,改变了既有农业格局,使之中原粮产平均提高了五成至一倍以上,咸国亩产更增加了两点五倍,大量养马成为可能。权贵不在顾及养马的高额成本,而大量私养马匹。

当奢侈品成为白菜价时,市场规则和现行的法律无法加以约束,马税的开征无疑重新规范了新生事物的发展,订立新的标准,并在君主意志下,让政策成为导向性工具,用以削弱想要削弱的阶层。

翌日,开征马税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明理或是不明理的势力怂恿外朝的利益代言人纷纷进言抵制马税。

由于百里燕控制了司农、治粟内史与税金司三部,赵逊、卢皋掌舵司马府,两股势力占了外朝三分之二强,若非轩亭、卤侯亲自出面,内阁通过的决意外朝通常很难推翻。

而马税一事对三侯冲击甚少,百里燕自己并不豢养大量骑兵,轩亭、卤侯虽有私兵,骑兵却不多,三侯更多是购买货船与驮马运货,影响并不大,而马税不仅对划分品级、数量征税,更划分封爵征税。爵位越高特权越大,所能养的马匹越多,等级越高。

当然,凡是无绝对,要说最大的“受害者”其实还不是庆忝君之流,而是广信公府的骑兵。广信裁军后仍保有四千人规模的骑兵,即便是公爵位,百里燕再如何的徇私枉法,也保不住一千人,于是某些人便以为拿到了他的把柄大肆攻讦。

不过根据咸王的精神要求,既要管束也要鼓励,因此只要有钱缴税,配额之外的马你尽管养,尽管养好马。

由于马税本身具有严重的削权倾向,因此这条既是法外开恩的大实话,也是大空话。

首先,早年间重新修订的税法为鼓励建功立业和封爵的忠诚,同时维护所有贵族的特权避开改革阻力,贵族有商业特权,其封爵越高,税率相对越低。

公卿需缴的税赋比例本就不高,其次是侯爵,之后封君、上卿,最后是大夫一栏,总体而言封君缴税仍比侯爵高得多。广信无论如何减少养马,仍比封君多得多。

最后,新税法其实挺坑人的,百里燕为保证公平与打击权贵,平民实行正常税率,无论赚多少,税率没特殊情况是基本不浮动的,商贾和私人小微作坊实行小额、中额固定税率和大额调控税率,当交易规模达到一个等级和上线,实行特定的税率,而权贵实行阶梯税和年终进贡,甚至浮动税率。

权贵赚得越多,阶梯缴税其实也越多,年底还得扣上一笔进贡费,一年下来也剥你一层皮。更要命的还税法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爵位等级越高,阶梯税的税率越低。

原因很简单,咸国只有一公三侯,与几个上卿,其他都是封君与士大夫,而士大夫资产规模本就不大,所以阶梯税是为封君阶层量身定做。他百里燕总不能作法自毙把自己框死了吧,更何况他才是国库贡献的大头,教育、工业、科研都吊在他的钱袋上,总得有地方出。

纵然广信不免裁撤骑兵,但最后吃亏的还是封君。

王眷事变三日后,在咸王一再催促下,焦木华亲自押解符凌君返回陔陵面君。

此时凸显出当下封建官僚体系的严重弊端,中国古代审理权贵大案,汉有廷尉,唐有大理寺,清朝有宗人府,当下负责刑事案件的最高部门有司典府和内府,司典府平素负责全国司法和刑案,内府只负责宗亲的处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