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6章 陆地剑仙(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韩郎中气极反笑:“好一个菩萨心肠楚夫人,我韩某人今天算是领教了!好好好,我大骊礼部日后必有报答!”

楚夫人嗤笑道:“小小郎中,口出狂言,吓唬小孩子呢?等你做了大骊礼部尚书,才有资格对妾身指手画脚。”

绣花江神手臂上的青蛇迅速吐芯子,白雾阵阵。他显然比与世隔绝的楚夫人更熟稔大骊官场以及未来走势,脸色不悦道:“楚夫人!”

楚夫人一手捂嘴娇笑,一手拎衣裙,侧身施了个万福:“妾身给韩大人赔罪便是。”

韩郎中气得嘴唇铁青,不过仍是一言不发,一切以大骊山河形势的稳定为重。若非如此,以这位楚夫人肆意虐杀过路书生的残暴行径,大骊礼部岂会数十年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话说回来,韩郎中从不觉得大骊朝廷做错了。

山河霸业,千秋万代,死几个人算什么?是否无辜不幸,又算什么?

他若不是大骊官员,不是这个负责联系、招徕练气士的礼部郎中,依照他的性情,身为儒家门生,肯定会毅然出手,哪怕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可是他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高位,见过了动辄数万死伤的沙场厮杀,见过了大骊京城一栋栋高门府邸更换了名号,见过了一场场别国死士飞蛾扑火的暗杀,也见过了山上两位神仙一场厮杀殃及山下数百上千百姓的惨状。

在其位,谋其政。他韩某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书上道理的寒士书生了。他甚至为了大骊律法亲手斩杀过路见不平,只为无辜百姓向山上神仙寻仇的武人侠士。

那人死前破口大骂,说这样的大骊真是可笑至极,骂他是山上神仙的走狗。

他心平气和地告诉那人,可能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总之肯定会有一天,大骊便不会再有这样的枉死了。那人死前吐了口血水在他脸上。

天底下哪有一刀切的简单事?

心思复杂的韩郎中望向北边,不知为何,自己那位大人并没有急着露面。

年轻剑仙不理会什么大骊郎中、水神、阴神的,他只是再次转身,面向被自己飞剑震慑住的楚夫人,笑问道:“你想跟我切磋剑术?”

楚夫人笑眯眯道:“若是点到即止,妾身就愿意,毕竟如公子这般年纪轻轻的陆地剑仙,妾身还是生平仅见。”

年轻剑仙挥挥手,白色毛驴赶紧跑回李槐身边。他伸手向悬在身侧的佩剑,点头道:“可以。”

楚夫人眯起眼:“哦?公子当真?”

年轻剑仙握住剑柄,轻声道:“剑名‘高烛’。”

简简单单一剑劈下,却让这方暮气深沉的小天地骤然间大放光明。

仓皇失措的楚夫人只能抬起双手遮住容颜,宽大双袖又遮住全身。

她以这样的姿势被当场一斩为二,哀号声响彻大街和身后的壮观府邸。

那些仆役丫鬟痴痴呆呆站在原地,开始七窍流血,有一些直接瘫软在地,化作一摊脓水;正在学习女红的大家闺秀,一针一针刺入自己手臂而不自知;正在砥砺武学的护院家丁站在原地,相互一拳一拳打烂对方的头颅。

楚夫人匆匆忙忙向府邸大门掠去,被切成两半的身躯之间有无数条红色丝线牵连,情景如藕断丝连,此时在空中又迅速合拢在一起。

年轻剑仙淡然道:“再来。”

一剑横抹。剑光舒展平铺在空中,就像波光粼粼的水面。楚夫人如同“出浴美人”被这条水面拦腰切断,那一袭嫁衣软绵绵坠落在台阶顶部。

楚夫人化作滚滚浓烟飞入金字匾额之中,不断有血水坠落在地上,一张痛苦狰狞的女子面孔时不时从匾额表面凸出,其内传出求饶声:“剑仙饶命!”

年轻剑仙两次出手,横竖两剑而已,就将不可一世的楚夫人的魂魄一分为四,只得返回那块寄托着此方小天地“山根水源”的匾额,如此方能苟延残喘。

世间有俗语,叫“寄人檐下”,其实早已道破了一部分天机。凡夫俗子的屋檐下,无论是横梁还是匾额,其实往往大有玄机。

林守一心神摇曳,难怪阿良说世间练气士以剑修心性最潇洒,杀力最大,最不讲理。只可惜他林守一修行资质虽好,却不适合剑修路数。他有些遗憾,但是很快就坚定道心:以后自己若是能够凭借通天道法胜过如此剑法通神的陆地剑仙,岂不是更好?不过林守一无比清楚,眼前这位,多半就是传说中上五境的练气士了。如果说纯粹武夫一直低练气士一等,那么练气士之中的剑修,则是高出其他练气士一等的。

相传曾有人计算过,打断敌人长生桥的练气士当中,无疑以剑修最多,占据了三分之一,还要胜过杀伐果断、不沾因果的兵家修士。要知道,修行之路千千万,每条道路皆有缘法,剑修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陈平安的想法没林守一那么复杂,只是在琢磨一件事:原来剑可以如此使用啊。

年轻剑仙一手负后,手握长剑,笑道:“事不过三嘛,楚夫人还是再接我一剑吧?”

一道身影悄无声息出现在匾额下,是个同样年纪轻轻的男子,只不过貌不惊人。他横剑在腰后,缓缓道:“风雪庙魏晋,可以了。”

魏晋笑道:“神仙台魏晋才对。”说话间,又是一剑挥出。

对面年轻剑客面无表情,伸手握住剑柄,缓缓拔出寸余便不再有所动作。

但是两名剑修之间竟然出现了一条袖珍可爱的小小山脉,山势逶迤,横挂空中。

魏晋一剑斩断山脉,但是这一剑的意气也所剩无几,便没有不依不饶地继续出剑。而几千里外,一条绵延百里的山脉突然从最高处开始向下裂出了一条巨大峡谷,如仙人一剑劈斩而出。

魏晋笑问:“你是不是墨家的那个谁?”

年轻剑客脸色不太好看,心想:阿良前辈,你就不能多说一个名字吗?

他对魏晋说道:“稍等。”然后转向依附于匾额的楚夫人,皱眉道:“楚夫人,事已至此,你能否拿出一点诚意来?”

魂魄隐匿于金字匾额的楚夫人点了点头,随后天幕渐渐消失,这是山水地界消散的迹象,性质类似市井百姓的开门迎客。

她再怎么孤陋寡闻,也总会听过此人的种种传奇事迹——出身墨家游侠一脉,是一位身份显赫的宗门巨子,投靠大骊宋氏之后,立即被大骊皇帝奉为座上宾,如今贵为大骊京城的守门人,是大骊震慑山上势力的关键人物之一。据说一有空暇,就会独自游历四方,每有山川奇观,便将其化作自己的剑意。

礼部郎中和绣花江神出现在街道上,纷纷对年轻剑客抱拳行礼,后者不过点头示意而已,可见此人在大骊的超然地位。

那尊阴神也站在了陈平安身边,煞气冲天。方才他差点拼了修为道行不要也决意打断此处山根,一旦山根碎裂,就意味着楚夫人的护身符将不复存在,会彻底失去与那些十境修士抗衡的底气。

匾额中伸出一条羊脂玉似的手臂,地上那件嫁衣晃晃悠悠飘向匾额。当楚夫人从匾额中钻出的时候,她又穿上了这袭嫁衣,先前被魏晋一分为四,哪怕她身陷命垂一线的险境仍是不忘维持嫁衣的完整,足见其对嫁衣的珍惜到了近乎魔怔的地步。

楚夫人落地后,无意间瞥见那些孩子背后的书箱,眼神瞬间变化,一身戾气暴涨,虽然竭力压抑,可这异样一展无遗。

年轻剑客叹了口气,望向在绣花江渡船上有过一面之缘的草鞋少年,语气真诚地恳求道:“能否请你们先收起三只书箱?这位楚夫人对读书人的怨念便是她当年放弃山水正神的症结所在,此中缘由,实在是一言难尽。陈平安,只希望你们能够网开一面,看在并未酿成大错的分上,此次恩怨就此揭过,如何?”

他想了想,笑道:“如果可以的话,只需要答应我施展一个障眼法就行。”

陈平安点头道:“可以。”

很快,三只翠绿小书箱就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当然,如果练气士凝神视之,它们便会现出原形。

年轻剑客最后重新望向魏晋,这位东宝瓶洲最年轻的上五境修士,而且还是战力可以拔高一境的剑修。

不惑之年的上五境,不管放在什么大洲,哪怕是泱泱浩大的中土神洲,一样是足够骇人听闻的天之骄子。

风雪庙魏晋和大骊宋长镜在山上修士而言的“年轻”一辈中,是当之无愧的南北双璧。如今他们一个破开十境跻身剑修十一境,一个达到传说中的武道止境第十境,果然都没有让人失望。两人“一文一武”,未来成就皆是不可限量。

年轻剑客笑问:“不知魏剑仙此次赶赴大骊,除了解决今日风波,可还有其他想法?”

魏晋笑着反问道:“若是没有其他想法,会如何?有,又会如何?”

年轻剑客直截了当道:“若是仅仅游览风光,除去大骊几处禁地,其余地方都欢迎魏剑仙莅临,如果不嫌弃,在下愿意作陪;若是趁着大骊局势动荡有所图谋,那么在下便会挡在这里,亲自试试看魏剑仙的飞剑到底有多快。”

魏晋收起手中名为高烛的名剑,悬挂腰侧:“风雪庙内,我素来最为敬重阮师,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素未谋面,故而接到阮师从骊珠洞天传出的太平牌信息后,便接下了一桩任务,护送这些孩子去往大骊边境野夫关。所幸中途遇到一位名叫阿良的前辈,指点了我一番剑术,才有此次闭关破境的机缘。所以我这次北上,你不用担心什么。”

年轻剑客以诚待人,魏晋本就是磊落豁达的性格,并未将他略显生硬的姿态视为挑衅,而是袒露心扉道:“如果你想要切磋剑术,我是很乐意的。之前本以为家乡东宝瓶洲已经没有继续游历的必要,听了阿良许多关于外面的说法,我便很想去倒悬山看一看,去阿良历练的地方,真正砥砺自己的剑道。”

正因为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魏晋才更加清楚“坚持”二字的可贵。

一边的老道人根本插不上嘴,也完全没胆量开口说话。毕竟,一个赫赫大名的风雪庙魏晋就足以让他感到窒息。

上五境修士,在东宝瓶洲是何等凤毛麟角的存在!须知十境修士就已是一国砥柱,无一不被君王当作镇压国运的供奉。上五境练气士,哪一个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那可是能够开山立宗的存在。东宝瓶洲王朝林立,但是以“宗”字作为后缀的仙家府邸又有几座?屈指可数!

魏晋双手抱拳,对年轻剑客说道:“后会有期。”

年轻剑客亦是抱拳还礼,道:“希望将来能够在东宝瓶洲听到从倒悬山传来的关于你的消息。”

两名剑修相视一笑。白首如新,倾盖如故,即是此理。

陈平安轻声道:“走了。”

李宝瓶、李槐和林守一点了点头。

目盲老道人一咬牙,壮起胆子小心翼翼问道:“这位仙师,小道有两个徒儿被楚夫人……留在府中做客,能否让小道带着离开?小道只怕徒弟们粗鄙顽劣,会不小心坏了楚夫人的规矩……”

年轻剑客转头对楚夫人温声说道:“能否放行?”

楚夫人点头道:“既然大人发话了,妾身怎敢不从。”

这位深藏不露的京城守门人推剑出鞘寸余就能够挡下魏晋的第三剑,分量有多重,楚夫人心知肚明,总之绝不是她能够抗衡的。哪怕是巅峰时期的她,坐拥山水地界的庇护,一样毫无意义。更何况她算不得货真价实的十境,而这位墨家豪侠出身的古怪剑客,天晓得会不会跟魏晋一样,已是第十一境的陆地剑仙。

她有些恼火,眯眼望向那些少年少女。若非他们当中有人害得自己点不着灯笼,又看到了他们负笈游学的可憎模样,她怎么可能沦落到现在的凄惨处境?不说自己挨了魏晋两剑,差点就连山根水源也给那尊阴神打坏了。

魏晋牵过白色毛驴,笑问陈平安一行人:“那我们动身赶路?”

陈平安当然没有意见。

多出一个陆地剑仙的游学队伍,就这么缓缓离开。

李宝瓶来到陈平安身边:“小师叔。”

陈平安轻声问道:“怎么了?”

李宝瓶嘿嘿一笑:“没什么!”

陈平安揉了揉她的脑袋。

李宝瓶与陈平安并肩而行,其实她是有些想念自己的大哥了。

楚夫人一招手,将跛脚少年和酒儿从花园随意扯出,丢在目盲老道人身边。在这之后,她眼角余光瞥去一个方向,刚好看到那草鞋少年回头望来的视线。

双方对视,少年眼神冷漠。楚夫人在一瞬间,没来由地有些心悸。

她很快就觉得荒诞可笑,迅速收回视线,不再浪费时间在一个平凡少年身上。她只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如此疑神疑鬼。

等她鬼使神差地再次望去,草鞋少年已经背对着她,落在队伍的最后面缓缓离去。

福禄街桃叶巷的四大姓十大族,仅是对那三十余座龙窑窑口的争夺,千百年来就充满了钩心斗角,其中不乏血腥味。只不过现在这里成了龙泉县,敞开门户,不得不抱团聚势,但是私底下,谁不在与大骊朝廷以及那些买下山头的仙家势力暗中联络?

外边有些传闻传得煞有其事,其实一街一巷并不当真。比如四姓之一李氏的龙麟凤,随着李宝瓶的先生,那位山崖书院山长的黯然落幕,就更像是一个笑话了。至于李虹的长子,福禄街所有长辈的印象,就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而幼女李宝瓶,则是那个从小就不着家的小疯丫头啊;唯独二子李宝箴还算有点光耀门楣的希望,听说在京城遇上了贵人,破格成为国子监监生,跟随当朝名士刘文虎学习《大礼》,在小镇引起过一阵小小的波澜。

李家书房内,一名神色疏淡的年轻人将一封来自大骊京城的书信交给父亲李虹。

李虹笑道:“宝箴跟他妹妹一样,宁可寄给你这个大哥,也不愿寄给自己爹娘。”

年轻人苦涩一笑,轻声道:“信上写的东西,爹您要有点心理准备。”

李虹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抽出信纸后,粗略看过之前的寒暄问候,越到后边,眼神越是阴沉。他起身点燃一盏油灯,搁置在笔洗之中,一点点烧掉这封家书,灰烬缓缓落在梅子青色的精致笔洗之内。

李虹用了两个字,来给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盖棺论定:“胡闹。”

他又问长子:“此事你怎么看?要不要听从你弟弟的建议,通过县衙将朱河、朱鹿父女祖祖辈辈落在我们李家的贱籍削去,帮忙提为平民?”

朱家父女若是成功更改了户籍,从龙泉县福禄街李氏的仆从贱籍当中划掉,获得了平民身份,子孙从此就不用世代为奴为婢,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也不为过。只不过宰相门前七品官,孰优孰劣,全看脱离贱籍之人的本事高低。只会阿谀之辈,当然是依附大树更为稳妥;如果有真才实学,自然是自立门户更有前途。

年轻人苦笑道:“爹,您已经有主意了。”

李虹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双手揉着太阳穴:“可我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一个家族,总不能人人想着富贵险中求。”

年轻人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眼神明亮:“真正棘手的地方,在于爹不管偏袒哪一方,都会让另外一人对家族产生隔阂,所以宝箴这次做得不对。宝箴一意孤行,不给自己和家族留退路,更不对。这么做,不厚道,对不住那个叫陈平安的泥瓶巷少年,最不对。”

李虹眼神复杂地看着长子:“宝箴什么性子,你这个做哥哥的岂会不知?早知是如此两难的尴尬境地,为何当初你不随他一起去京城?”

年轻人无奈道:“爷爷闭关,宝瓶离家,加上如今小镇形势翻天覆地,正是决定各大家族未来走势的关键时期,容不得我们李氏灯下黑,我走得不放心。就算要走,也要等这边形势明朗,实在不行,科举一事也可以放一放。”

听到长子前面老成持重的言语,李虹微微点头。等听到最后一句,李虹顿时急眼了,直起腰,高声道:“绝对不可以!科举取士是重中之重的大骊国策,丝毫不亚于朝廷对山上势力的招徕!李宝箴性格比你急躁,离家之前,虽然在我和你爷爷跟前口口声声说离开小镇后会讲规矩,以阳谋行事,绝不会心怀侥幸、兵行险招。但结果呢?还不是来了先斩后奏这么一出,所以只能由着他胡闹。如果你再延缓科举,就等于拖慢家族的脚步至少三年!”

年轻人将一句到了嘴边的话默默咽回肚子。只要说出口,就意味着他和弟弟本就不算太好的关系会瞬间跌落谷底,甚至再无缝补修复的可能。而且说了毫无意义,因为爹在内心深处,并不否定弟弟的富贵险中求。

在错误的道路上早起奋发三年,在正确的道路上按捺住蛰伏三年,两者各自对家族未来三十年的影响、对两代人的影响,不言而喻。

年轻人走出书房后,独自走在雕花素雅的宽敞外廊上突然听到檐下一串风铃的叮咚声响。他袖手闭眼,微微仰头,听着叮叮咚咚的空灵声响,呢喃道:“聪明人太多了,也不好。”

青衫读书人,名为李希圣。

没有了楚夫人暗中作祟,陈平安一行人走得畅通无阻。

山坳里有一条通往府邸的道路,原本可供两辆马车并肩而行,如今虽然荒草丛生,沾着雨露寒气,可是比起先前他们凭借破障符离开那条黄泉路后,陈平安必须手持狭刀祥符一刀一刀开辟的道路,已经要好上太多。

魏晋突兀加入队伍后,并没有开口说话。这位风雪庙神仙台的剑修一手牵着白色毛驴,一手扶住腰间剑柄,闭眼行走,心神远游。

若说下五境和中五境之间是一条鸿沟,那么中五境和上五境之间无异于一道天堑。哪怕第十境的练气士在山下俗世贵为王朝栋梁的显赫存在,仍需要如荒冢枯骨一坐数十年甚至百年光阴,最终好不容易摸到了“静极思动”的破境契机,从洞天福地、山门府邸走下山去,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好又返回山上继续枯坐面壁的,仍不在少数。

魏晋悄然结束风雪庙独门吐纳之术,睁开眼睛转头望去,打量着那些与阿良熟悉的孩子。只是这位白衣剑仙的心思更多还是在风雪庙的祭奠上,惭愧于因为始终无法破境,已经很多年没去师父坟头敬酒了;再就是听过阿良那些所谓狗屁倒灶的小故事后,对倒悬山充满了憧憬,对那城头满是剑修的长城更是心向往之。

魏晋叹了口气,觉得意犹未尽。若是之前在“秀水高风”匾额之下,他的肉身已经稳固,与剑意完美契合,达到浑然天成的地步,那么出剑就不会有任何瑕疵,当时挡住去路的墨家游侠恐怕出剑就不止一寸那么点距离,剑身最少也该出鞘一半。

李槐看着这个眼神飘忽的白衣神仙,很是好奇。好奇的同时,也很遗憾,觉得如果阿良在场就好了。李槐很想拍着阿良的肩膀,告诉他像魏晋这样的才是剑术高手嘛,他阿良还是差了点,以后要多跟人学。看看人家魏晋的出场,人未到剑已至,一身白衣剑气环绕,打得那个恶鬼婆娘哭爹喊娘。就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出场,跟他阿良戴着斗笠牵着毛驴走在河边,能一样?

林守一发现魏晋在打量他们之后,又察觉到他的心不在焉,不露声色地扶了扶书箱,思考自己的修行事。

领教过楚夫人深不可测的术法神通,见识过两位剑修出神入化的剑术切磋,林守一心头沉甸甸的:任重而道远,自己那点修为道行,如今给人塞牙缝都不够。

魏晋收回散漫视线,停下脚步,从袖中掏出一块散发出羊脂莹润光彩的玉牌子,坦言笑道:“我不能一路跟随你们去往大骊野夫关了,需要立即去往骊珠洞天的斩龙台砥砺佩剑高烛和本命飞剑,为将来的倒悬山之行做好准备。因为阿良前辈说过,通过倒悬山去往的那个地方,如今正值百年一遇的大战,我绝对不可错过。”

魏晋看队伍中没有人接手玉牌,耐着性子解释道:“虽然你们有一尊实力不容小觑的阴神护送,可是为防再次出现今天的意外,我将这块玉牌送给你们。这是我们风雪庙和真武山独有的‘太平无事牌’,一旦遇到危险,只要持有者灌注真气,对其说上几句,松手后它就会自行掠向山庙,向自己的宗门发出求救信号。”

魏晋看到仍是没人接过这块意义重大的玉牌,没有怪罪这些孩子的不知天高地厚,反而笑道:“如果你们觉得让我陪着去往野夫关比起拿着一块小玉牌子更加安稳无事,我当然不会推诿责任,我只是跟你们商量商量,最后如何,还是看你们的意思。”

陈平安开口道:“剑仙前辈可以自行去往龙泉县寻找斩龙台磨砺剑锋,我们收下这块玉牌便是了。此去野夫关,本就有阴神前辈护送,加上大骊朝廷之前也答应过帮助我们,所以那三人才会出现在女鬼身边,虽然略晚了一点,可毕竟证明了他们好歹是说话算数的。”

陈平安思量片刻,认真道:“今天这种大的意外,相信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

他接过牌子,转手交给林守一,小声叮嘱道:“记得收好,最好别放在书箱里,离得太远了,紧急状况会不方便取出。”

林守一点点头,轻声道:“我知道,会把它和剩余两张符箓一起藏于袖中。”

魏晋会心一笑,对这个草鞋少年的通情达理有点小小的意外。其实魏晋早先就有些疑惑,为何是此人在队伍中一言而决?先前在楚夫人府邸前的街道上,魏晋就已看出名为林守一的少年已经踏足长生桥,气府景象生机勃勃,壮阔且平稳,是难得的修道坯子。而且少年还是那种清高倨傲的性子,怎么愿意位居人下?关键是,少年看上去本身好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至于那个年纪最小、虎头虎脑的家伙,既然会被阿良安排去照看白驴,福气之好,无须多说。因为不管如何,魏晋都会赠予李槐一份离别礼物。他魏晋独自游历列国,这么多年无牵无挂,种种奇遇机缘,收入囊中的好东西不在少数,大多随手散给一个个有缘人,能够留到如今的,自然是重中之重的好物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