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模糊的草鞋少年凭借着一股执念,一步跨上井口,紧接着是另外一只脚。
不管上半身如何晃荡,陈平安的两只脚如扎根在井口之上。
可惜这一幕,无人得见。
少年双指并拢作剑,颤颤巍巍,指向水井底下。
东宝瓶洲西边,一处大海之滨,有个穷酸秀才正打算离开东宝瓶洲,返回极其遥远的中土神洲,临时感知到某处的情况后,无奈道:“你这娃儿,真是年纪越小越作死啊。教不严,师之惰。罢了罢了,自己拉的屎自己擦屁股。”
“让我看看在哪里……黄庭国北边,还没到大隋……咦?距离那条江很近嘛。很好很好,之前凑巧去过那打雷崖,可以省去很多时间。”
“本事太大,本领太多,也不好啊,做选择的时候就是麻烦。容我想一想……嗯,就用道家缩地成寸好了。”
老秀才颠了颠背后行囊,唉声叹气,伸出脚尖,在身前撮出一堆沙土,一番念念有词,然后一脚将那个小沙堆踩平。
与此同时,老秀才身形消失不见。转瞬之间,出现在了那座写有“天帝申饬蛟龙之辞”的古蜀国遗址的大崖之上。前后脚轻轻踩在山顶,站稳后看了眼远方,老秀才神色满是自得,感慨道:“没了这副皮囊当累赘,是要厉害一些。”
整座山崖轰隆隆摇晃起来,一条大江之水更是宛如一块铺在桌面上的绸缎被人一手扯住使劲抖了几抖,附近江水每隔数十丈距离就涌起高达数层楼的大浪头。
老秀才不愿因此坏了两岸风土,赶紧伸手往下压了压,如有恶蛟兴风作浪的江水一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这个时候,老秀才才发现崖畔最边缘的地方有一老一小两个儒士模样的游客正瞪大眼睛望向自己,只得尴尬笑道:“月色不错,月色不错,我就不打搅你们欣赏风景了,你们就当我没来过。”
老秀才随即眺望远方一眼,点点头:“是那里了,还好不远。”
他一脚刚要跨出,神色突然凝重起来:“咦?”
以这座江畔大崖为圆心,约莫十里之外的圆线之上,一道道剑气凭空出现,凝聚成一个惊世骇俗的巨大圆形剑阵。
触及剑气丝毫者,必成齑粉。这是观湖书院崔明皇的第一感觉。
雷池绝对不可逾越。这是从星河之中返回人间的老人此时脑海里的想法。
然后两人面面相觑,面上都是苦笑和惊疑。
老秀才叹了口气,有些头疼,嘀咕道:“这是弄啥咧?”
有女子嗤笑的嗓音响起,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怎么,只准你们有帮手,就不许我家小平安也有啊?”
崔明皇此刻相当头疼。在别处,他崔大君子怎么都该是一等一的神仙,被尊为座上宾,阿谀之词能够听得耳朵起茧子。可惜在今夜在此地,他却沦为最不起眼的那只蝼蚁,甚至有可能连蝼蚁都不如。这种糟糕的感觉,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他满腹气闷,不得不默念儒家经典,压抑杂念。
他看了眼那个乘舟从天上星河返回人间的老人,老人如今台面上的伪装身份是黄庭国前任户部侍郎,实际上是一条年纪大到吓人的老蛟。
老蛟此时比崔明皇要镇静许多,一手捻须,饶有兴致地观看那座剑气牢笼,自言自语,啧啧称奇。
崔明皇此行是奉国师之命悄然南下,要来跟此地蛰伏的老蛟商议秘事。大骊国师想要这位暂时化身为黄庭国前任户部侍郎的老人出任建造在披云山的新书院的首任山长,而他崔明皇依旧是之前约定的副山长,再加上一位声望足够的大骊文坛宗主,三人共同执掌那座填补了山崖书院空缺的新书院。相信以大骊皇帝的野心和魄力,尚未命名的披云山新书院一定会比齐静春的山崖书院更加规模宏大、文气郁郁。
至于原本答应他的观湖书院的新山长位置,据说大骊皇帝私下另有补偿。
崔明皇在收到国师崔瀺的密信之前,根本不知道小小黄庭国的小池塘竟然还隐匿着这么一条大蛟,以蛟龙之属得天独厚的坚韧身躯、天生掌握的水法神通,哪怕是十境修为,战力也绝对不输十一境练气士。
密信里披露,自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斩龙一役之后,以蛟龙众多著称于世的上古蜀国,山川江河之中,血流千万里,处处是蛟龙的残肢断骸,惨不忍睹。
随后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这条高龄至极的老蛟隐蔽得极好,一直不断幻化相貌,当过将相公卿、贩夫走卒、武将豪侠,可谓历经人世百态,山河沧桑。
老蛟对于繁衍生息并不感兴趣,子嗣极少,整个黄庭国周边山水,不过是一女两子而已。其中幼子正是大水府的寒食江神,而长女则是秋芦客栈刘嘉卉所在紫阳府的开山祖师,只不过她的真实身份,对外一直秘不示人,哪怕是紫阳府第一代嫡传弟子,知道此事的人也寥寥无几,如今随着那些紫阳府老祖的逝世,真相早已湮灭。至于老蛟的长子,性情纯良,异于蛟类,且自幼喜欢云游四方,如今杳无音信,还在不在东宝瓶洲都难说。
背着行囊的穷酸老秀才刚刚从海滨以道家缩地成寸的神通来到这里的山顶,如何都没有想到会被人拦阻,关键是麻烦还真不小,因为被冲天而起的剑气城墙阻绝了天地气机,哪怕是自己都暂时无法感应外边,这让老秀才愈发愁眉苦脸。
他揉了揉下巴:“我的个乖乖,如今外边的婆姨都这么厉害啦?”
他又叹了口气,抬起手臂,屈指虚空一叩,轻声道:“定。”
天地瞬间万籁俱寂,再无江水滔滔声,也无阵阵山风撞上剑壁的细微粉碎声。
这十里山河之内,光阴不再流逝。儒圣气象,浩浩荡荡。
崔明皇由惊惧变成狂喜,开始在心中大声朗诵圣人教诲,以此增加自身的浩然之气。这对一位志在成圣的儒家君子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际遇。
这一刻,就连见多识广的老蛟都给震惊到了,下意识后退数步,跟那个其貌不扬的老秀才拉开距离,哪怕这点距离根本无济于事,为的就是表露出一个谦恭态度。
在上古蜀国时代,斩龙之前,老蛟尚且年幼,听族中长辈说起,文庙神位仅仅在至圣先师之后的一位儒教圣人曾经跟四方龙王订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蛟龙在岸上陆地,需要见贤则避,遇圣则潜。
曾有仅次于四方龙王的湖泽大龙自恃身处大湖之中,当着游历岸边的圣人的面兴风作浪,故意将浪头抬高到比岸边城池良田还要高的天空,恫吓沿岸的百姓,以此挑衅圣人。此举意思是:我不曾上岸,不曾违反规矩,你便是儒家圣人,能奈我何?
当时还年幼的老蛟刚刚觉得此举大快人心,结果就听长辈心有戚戚然说出了后边的惨事。当时那位儒家圣人便伸出一根手指,说了一句类似今晚老秀才瞬间移动时的言语,以指点江山定风波的莫大神通,将那条真龙定身于空中,令湖水倒退数十里,于是真龙便等同于擅自上岸了,并且遇圣人而不潜,所以圣人将其剥皮抽筋,镇压于水底一块大如山岳的湖石之下,罚其蛰伏千年不得现世。
那一次,长辈语重心长地叮嘱年幼晚辈,那些个儒家圣人,尤其是在文庙里头有神坛神像的,脾气其实都不太好,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道貌岸然”这个由褒到贬的说法?
老蛟当时疑惑询问:“儒家圣人此等行径,不是不守规矩吗?”
长辈愤懑回答:“蠢货,你忘了规矩是谁亲手立的?”
此刻崖顶的老蛟不知记起了什么陈年往事,有些感伤,喃喃道:“龙蛟之流,替天行道,行云布雨,贵不可言,几乎可算是听调不听宣的割据藩王,最终沦落至此,几乎绝种,怨不得圣人们,实在是野心使然,咎由自取。”
老秀才“咦”了一声,转头望向古稀文士模样的老蛟,微笑点头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难怪上次途经此地,看过了大好风光,仍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原来是你的缘故。嗯,还有位君子。君子啊,小齐当年……好吧,相逢是缘,可惜暂时顾不上你们。去。”
老秀才一番自言自语,然后手指轻轻向外一抹,老蛟和崔明皇便被强行搬出山崖之巅。
一人一蛟落在远处江面上,各自摊开手心低头一看,然后几乎同时手掌紧握,藏好了各自手心的那些个金色文字,不愿公之于众。
山崖剑阵之中的老秀才环顾四周,大笑道:“藏藏掖掖,可算不得英雄好汉!”他又很快察觉到自己这话说得没道理,嗫嗫嚅嚅,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给自己解围。
山崖临水那边出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白衣女子,手里撑着一枝大荷叶,权且可以视为一把荷花伞。不过荷叶荷柄皆是雪白色,与白衣白鞋相得益彰,纤尘不染。
老秀才看到荷叶之后,皱了皱眉头,迅速开始心算推衍,最后神色黯然,喟然一叹,抬头望向天空,久久不愿收回视线,喃喃道:“最后一趟是去了那里啊。想当年那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口口声声‘君子直道而行,宁折不弯,玉石俱焚’,到头来……难为你了。”
老秀才望向那高大女子:“陈平安如果打死了少年崔瀺,不是好事。”
高大女子微笑道:“这样啊,可我管不着,你有本事出了剑阵再说。道理什么的,跟我讲没有用,你去跟我家小平安说,可能还有点用处。”她言语一顿,冷笑,“可前提还是你先要走出去。那两个家伙能被你顺利送出去,是我懒得拦而已。”
老秀才无奈道:“我在世的时候,本来就不擅长打架,如今就更不济事了,你何必强人所难。再说了,陈平安和少年崔瀺,如今一个是我……半个弟子吧,一个是半个徒孙,你说我更帮谁?我这趟去那边,虽说是帮崔瀺活命,可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陈平安好?”
高大女子点头道:“道理是很有道理。”
随即又摇头:“可我这趟出来,根本就不是为了跟人讲道理的啊。”
老秀才愈发无奈:“看在你家小平安的分上,给我一个例外呗?我就是一个教书匠,你不听道理,我就是空有一身本事没了用武之地。而你又是四个天下最会打架的几个人……几把剑之一……说剑也不全对,算了算了,不纠结这个称呼,总之这样对我很不公平啊!”
高大女子手持古怪大伞,脸色漠然:“破阵吧。”
老秀才万般无奈,只得小心翼翼问道:“你知道我是谁吗?”
高大女子嘴角翘起:“知道啊,文圣嘛。”
老秀才愕然,心想敢情是知道自己底细的,还这么不给面子,这就有点过分了啊。
如今的浩然天下,儒教教主这位老人家是天底下所有儒家门生尊奉的至圣先师,坐在文庙最高最正中处。接下去就是分列左右的儒教第二代教主礼圣和为整个儒家文脉继往开来的亚圣。
礼圣获得至圣先师最多的赞誉和嘉奖,被儒家视为道德楷模、礼仪之师,制定了儒教最严谨繁密的一整套规矩。亚圣公认学问之深广最接近至圣先师,而且别开生面,让儒家得以真正成为天底下唯一的“帝王师学”。
再接着,便是眼前这位居文庙第四高位的文圣。当然,这已是陈年往事,如今这个位置已经空悬很久,因为神像一次次被降低位置,最后连文庙都待不下去了,被搬了出去。堂堂第四圣人,从儒家道统里卷铺盖滚蛋,这也就罢了,最后连神像都没能保全,被一拨性子执拗极端并以卫道士自居的儒家门生打得粉碎。
老秀才伸手绕到身后,拍了拍行囊,行囊消失不见。
他又耐着性子问道:“不然咱们有话好好说,不打行不行?”
高大女子略作思量,点头道:“那我就客气一点?”
老秀才欣喜点头,笑呵呵道:“如此最好。”
一瞬间,那座剑阵的剑气愈发浓烈磅礴,那股不可匹敌的剑势简直拥有割裂天地大道的迹象。
相传,上古剑仙众多,豪杰辈出,敢不向三教祖师低头,肆意纵横各大天下,以止境剑术、至境剑道、无敌剑灵仗剑人间。
高大女子扯了扯嘴角:“请文圣破阵!这么说,是不是客气一些了?”
老秀才一跺脚,气呼呼道:“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古人诚不欺我!”
高大女子拧转那枝不知何处摘来的雪白荷叶,杀机重重。虽然她脸上笑意犹在,可怎么看都寒意森森:“打不过就骂人,你找削?”
原先遍布于十里之外的圆形剑阵瞬间收拢,变成只围困住河畔山崖这点地方。与此同时,剑气愈发凌厉惊人,剑气凝聚而成的剑阵墙壁让天地间无形流转的虚无大道都被迫显现出来,黑白两色激烈碰撞,火光四溅,最终一起归于混沌虚无。
老秀才缩了缩脖子,灵光乍现,立即有了底气,大声道:“打架可以,但是咱俩能不能换一个打法?你放心,我这个要求能够顺带捎上陈平安,保证合情合理,合你心愿!”
高大女子沉默不语,突然看到老秀才在可劲儿给自己使眼色。
她犹豫片刻,点头道:“可以。”
客栈内,井口上,陈平安双指并拢作剑,指向井底。
第一缕剑气造就的虹光在老水井内渐渐淡去大半,不再是那般让人完全无法直视的耀眼刺目。借着光亮,陈平安依稀可见这一缕“极小”的剑气在离开气府窍穴后凝聚实质,如同一场暴雨,疯狂砸在一块“地面”上,而这块承受暴雨撞击轰砸的地面好像是一块圆镜的镜面。
陈平安当然不会知道,那叫雷部司印镜,来历不凡,大有渊源!
在上古一位职掌雷法的天帝陨落后,雷部诸神随之趁势而起,瓜分掉了万法之祖的雷霆权势,各自掌握一部分雷霆威势。再往后,就更加处境不堪,除了司职报春的那位雷部神祇之外,其余众多神灵早已沦为山水河神之类的存在,要么受三教圣人约束敕令,不得跨出“雷池”,要么经常被类似风雪庙、真武山之流的兵家势力,或是一些道家宗门,以雷法符箓、请神之术将其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而这面雷部司印镜的主人曾是雷部正神之一,虽然屡遭劫难,从镜面到内里早已破败不堪,里头的雷电光华几乎消磨殆尽,但绝不是中五境修士能够打破的。
古井内的白衣少年,身形已经被镇压向下一丈多,仍是用双手和肩膀死死抵住镜子底部。被剑气冲撞,镜面震动不已,不断崩开碎裂,但是很快又被镜子内蕴含的残余雷电自动修复为完整原貌。
剑气攻伐如铁骑凿阵,镜面抵御如步卒死守。
两者相互消磨,就看谁更早气势衰竭。
崔东山咬紧牙关,满脸鲜血,模糊了那张俊美容颜。此时已经没有多余力气撂狠话,他只能在心中默念:“熬过这一场剑气暴雨,我上去后一定百倍奉还!一定可以的,剑雨气势由盛转衰,我只要再坚持一会儿,陈平安你等着!”
虽然井底少年心气不减,可这般浑身浴血的模样,实在是凄凉了一些。
哪怕是叛出师门的惨淡岁月,一路游历,离开中土神洲,去往南边那个大洲,最终选择落脚于疆域最小的东宝瓶洲,昔年的文圣首徒崔瀺,远游不知几个千万里了,一路上何尝不是逍遥自在,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有谁能让他如此狼狈?
要知道,成为大骊国师之前的游士崔瀺,曾经有句难登大雅之堂的口头禅,只凭喜好斩妖除魔一番之后,就会来一句:“弹指间灰飞烟灭,真是蝼蚁都不如。”
扛着镜子的崔东山身形继续下坠,只是幅度逐渐变小。
镜子还能支撑下去,可是镜子外围不断有剑气流泻直下。被持续不断的剑气浸透,少年的身躯已经摇摇欲坠。他只得心念一动,从袖中滑出一张压箱底的保命符箓。此符珍藏多年,此时用出,少年心疼到脸庞都有些狰狞。
金色符箓先是粘在白衣袖口之上,然后瞬间融化。很快,那一袭白衣的表面就流淌满金色符文,细听之下,竟有佛门梵音袅袅响起,白衣如水纹滚动,衬托得他宝相庄严。
若说金粉、朱砂是画符最主要的材料,那么,另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材料一旦制成符箓,符箓蕴含的种种效果就会妙不可言。比如崔东山这一张,就是以一位西方佛国金身罗汉的金色鲜血作为最主要的画符材料,而且这位得道高僧差点就形成了菩萨果位,因此血液呈现出金色,浇注在金粉之中,在符箓之上书写《金刚经》经文,即可化为一张佛法无穷的金刚护身符,便是陆地剑仙的倾力一击都能够抵挡下来。
这让崔东山如何能够不心疼?
祭出这张价值连城的保命符后,少年心中略作计算,便轻松算出剑气至多让镜面崩碎,而镜子本身不会损坏,以后只要每逢雷雨之夜去往电闪雷鸣的云海之中接引雷电进入镜面,过不了几年,这面雷部司印镜就可以恢复如初。
如此一来,崔东山心中大定,略微歪斜手臂,胡乱擦拭了一下脸上鲜血:“奇耻大辱,差点坏了我这副身躯金枝玉叶的根本!”
他闭上眼睛,开始默默蓄势。
这道剑气将散未散的某个关键瞬间,就是他杀上井口的时机。
他当然不会等待剑气全部散尽,一旦被上面的陈平安发现自己没死,那泥瓶巷的泥腿子说不定还真有后续的阴招险招。
毕竟,此时的自己,无论是修为还是身躯,都经不起任何一点意外“推敲”了。
真是大道泥泞,崎岖难行!
少年心中大恨。
当初小镇之行,是国师崔瀺自认为的收官之战,因为涉及证道契机,他不惜神魂对半剥离,寄居于另外一副身躯,以少年形象大大方方离开大骊京城。
原来以为哪怕断不掉文圣先生、师弟齐静春这一脉文运,也能够以泥瓶巷少年作为观想对象,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砥砺心性,补齐最欠缺的心境,从而帮助自己一鼓作气破开十境,便有望重新返回十二境巅峰修为。甚至可借助大骊推广自己的学识,只要自己的事功学问能够遍及半洲版图,甚至一洲之地的儒家门生皆是我崔瀺之弟子,裨益之丰,无法想象。
在当时看来,不管如何计算,崔瀺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无非是获利大小的区别。
但是如何都没有想到,齐静春真正选中的嫡传弟子,不是送出春字印的赵繇,不是送出仅剩书籍的宋集薪,甚至不是林守一这些少年读书种子,而是那个名叫李宝瓶的小姑娘,是一个女子!女子如何继承文脉?女先生,女夫子?就不怕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不怕被儒家学宫书院里的那些老人视为头号异端?
更没有想到,齐静春代师收徒,将他崔瀺和齐静春两人的恩师——文圣的遗物,转赠给了少年陈平安。
如此一来,不但文脉没有断绝,薪火相传到了李宝瓶这一代,而且使得原本欺师灭祖叛出师门的崔瀺,重新因为陈平安,再次与文圣绑在一起。
这使得误以为胜券在握的崔瀺心境瞬间彻底破碎,加上无形中的文运牵引,一跌就跌到了第五境修为。所幸之后跟杨老头达成盟约,习得一门失传已久的神道秘术,补全了崔瀺本身钻研的一桩秘术漏洞,得以快速温养魂魄,修为才如枯木逢春,开始回流上涨。但这种秘法存在一个致命缺点:积攒而成的修为是“假象”,用完一次就会被打回原形。除非一口气突破十境,跻身上五境之后,就可以“假作真时真亦假”。虚实不定,真假混淆,便是另外一番天地。
到达秋芦客栈的时候,崔东山的“假象”境界其实已经重新临近第九境,这才有机会以兵家“请神”的手段请出一尊儒家圣人的金身法相,这才让寒食江神吓得肝胆欲裂。境界是假的,手段是真的。否则以寒食江神统率北地水运数百年的阅历和城府,怎么可能被崔东山驯服得像条溪涧小鲇?
井底处,从井口倒下来的暴雨剑气犹然咄咄逼人,剑光被镜面撞得四处飞溅。
崔东山几乎已经双脚踩在井底水道的底部,井水及与大江相通的城中地下水早已被剑气蒸发殆尽。
崔东山在心中开始倒数。
他不想杀陈平安,千真万确,至少暂时是如此。
因为他更像是在拔河,希望将少年拉扯到自己的大道之上。至少短期之内,他不但不会祸害陈平安,反而会尽可能帮助陈平安增长修为,最多就是悄然改变陈平安的心性,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最终让他成为自己的同道中人。万一陈平安运气不错,将来有希望继承自己的衣钵,自己也不会拒绝。
但是崔东山是真的想杀李宝瓶。因为这个小女孩以后一旦成长起来,遭受的骂名、排挤越多,他的大道修为就会越受到影响,因为他毕竟与陈平安犹有牵连。这不论是对追求尽善尽美的国师崔瀺还是崔东山而言,都是绝对无法忍受的事情。
崔东山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场无妄之灾:我哪怕再像一个居心叵测的坏人,可若是要杀你陈平安,何苦来哉一路装孙子?分明于你是无害的。
你陈平安凭什么因为一点猜测,就要对我痛下杀手?
凭什么你自己觉得我会对三个孩子包藏祸心,就可以出手杀人,丝毫不拖泥带水?
那齐静春一向推崇君子,为何被齐静春看重的你偏偏如此不讲道理?你小子算什么正人君子?老头子又凭什么让我跟你学做人?我崔瀺曾是文圣首徒,曾经传授齐静春学问,论在儒家道统之中的地位,我崔瀺高出贤人君子何止一筹?而你陈平安如此凭心做事,老头子的眼光真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啊。
齐静春帮你挑来挑去,还不是等于帮你挑了第二个我?
双脚触及石板的崔东山继续在心中倒数,伺机而动,心胸间同时涌起一阵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