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末年特种兵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二八二章 第一(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江澄倒是觉得奇怪了,同样的一份试卷,三人之间的评判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这是今年的策论题目,还是江澄亲自出的:何以定安南!

安南原本一直就是华夏的领土,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便派了大军南下到了此地,在征服此地之后,设立三郡,纳入百越之地。只是到了秦二世,无暇顾及此地,当时率军前来的大将赵佗在此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

汉武帝时期,武帝文韬武略,一举歼灭南越,设三郡分别为交趾、九真、日南。而在此后长达千年时间,此三郡一直为华夏各朝的领土。

当然,作为边疆,安南这片区域一直属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还有不少名人仕子被朝廷贬谪流放至此,必然说在唐朝时期,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曾经到交趾看望被贬到此做交趾令的父亲,途中还写下了那篇让无数的高中生耗费了大半脑细胞,还背不下来的《滕王阁序》,返程时落水而亡。

为了更好地加强与西南各部族的联系,唐朝时期还专门设立了安南都护府,这也是唐朝六个最重要的都护府之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交趾的地位达到了最高峰。到了唐朝晚期,由于与南诏国关系紧张,安南都护府成为大唐中后期扶持的战略重镇,交趾这个名称也逐渐被安南所取代。

然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中原再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吗,安南却逐渐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从原来的郡县从属关系,逐渐演变为两国双边关系。

当然,这里的两国关系还是潘主国和从属国的关系。

在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年间,两国之间还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白藤江之战。

这场战役最终的结局就是北宋大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北宋才不得不承认安南是一个国家。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本身也是正常之事,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安南这个小国,在其后,每当宋朝时局不稳,他就会跑到宋朝的西南地区捣乱,等到宋朝强势一点,他就又缩了回去。

而宋朝由于战斗力和经济实力严重不对等的缘故,对于这样的一个弹丸小国完全没有任何的办法。

当初陈宜中也是知道了这一点,这就选择了投靠安南。

这一两年还好,毕竟元朝除了全面进攻宋朝,也排除了郭侃攻打安南,导致其无法分兵北上,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一两年,新生的罗霄山势力和安南倒是成为了合作伙伴关系。

只是随着郭侃东进,安南再一次变得不安分起来,奉瑜原本是接到江澄的命令,尽快荡平广信西路,但是在邕州

却遇到了安南军的部分主力,两军大战一场,互有伤亡,不过好歹是将安南军队驱逐出了广信府的范围。

江澄有了收复安南的心思!于是潜意识就把这个问题放在了今年的试卷之中。

其实他也知道,凭借这群只读圣贤书的考生而言,这样的题目对于他们而言是在是太难了,但是正如江澄之前对沈冲说的那样,一人之力很难做好一件事情,但是聚万人之力呢,这么多的考生,说不定就能有那么一个人提出有用的建议。

江澄的心中其实也有一丝想法,但是现在他缺乏是能够去执行的人。

接过这份试卷,名字自然是看不见对方,至于字迹,都是经过他人的眷抄,同样是分辨不出来,不过江澄要看的自然不是这些,而是里面的内容:

本书首发:塔读——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书同文、语同音,剿灭祸首,安抚其民,委派官吏、兴办学校、修桥筑路。

“这不是胡闹吗?”虞正斌显得有些气愤,他阅卷首先看的就是这个人文采,在虞正斌看来,这么多的考生,他不可能一个个去接触,作为主考官,在公布结果之前,他也不可能和这些考生有任何的接触。所以现在他阅卷首先看的就是文采,文采不行,自然就排不上号,在文采之后,才能谈到其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