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龙快婿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367章 墙上挂着一面铜镜(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丝质黑袍没多少份量。

可它被汗水湿透后,却会贴在身上,让人感觉不舒服不说,还会更加的闷热,消耗体力。

怪不得,神灯们强烈要求他们,只穿一件黑袍来图书馆呢。

原来,人家早就知道这儿温度高,多穿了纯粹是浪费。

本来,李骁说让她们在门口等时,就想走到她们看不见的地方后,再除掉袍子。

现在秀子不但提出了,还带头表率。

这是显摆,她没有瑕疵的雪肤;和前凸后翘的性感身材吗!?

李骁看向了李娇宁。

李娇宁已经低头,解开了丝带。

人家都这样落落大方了,李骁要是再说什么,那就太矫情了。

正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南无阿弥陀佛!”

三件黑袍,平铺在了地上。

很快,就能烫脚的石板烘干。

也不用担心,会被谁拿走。

轻装上阵——

步伐果然轻快了许多。

就是她们再抱着李骁的胳膊时,会让他心生异样,忍不住那个什么。

李骁赶紧把火把举高,心中默念起了某本经文。

“爹地,那儿是浏览区域的平面图吗?”

李骁刚走出门洞,李娇宁忽然拽了下他的胳膊。

他回头看去。

果然,在门洞左侧的墙壁上,有个长达几米、高一米多的白色板块。

确实,这儿就是华国文明区域的平面图。

但最左边却又十多种文字!

其中,就有李娇宁最想看到的扶桑文!!

扶桑的文字,怎么会出现在华国文明区域的平面指示图上?

关键是,最上面用汉字,明确写着“华国文明的组成部分”的字样。

扶桑、南越、南北朝、大象国甚至大马等国的文明,都隶属华国文明!!!

或者干脆说,这些国家的文明,都是脱胎于华国文明;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后,才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十多种子文明中,扶桑文明高居榜首。

李骁衷心的贺喜:“娇宁,你终于找到了,你最想找到的东西。”

李娇宁嘴巴动了动,却没说什么。

说什么呀?

难道说爹地小人得志的样子,特讨厌?

还是说,创建人类起源图书馆的“先驱”,简直是乱弹琴!?

李骁说的没错,只要能找到扶桑文明,李娇宁就有机会,找到传说中的八咫镜。

“扶桑文明,就在左手边的第七分区。”

李骁看清楚后,说:“走,我先陪你们,去第七分区看看。”

不知占地面积有多大的华文明专区,又分了十二个分区。

最正统的华国文明,占了前六个最大的分区。

扶桑等子文明,包揽了剩余的六个分区。

扶桑、南越等几个国家,还能各自拥有一个分区。

大象国之类的,则是几个国家,都挤在一个分区内。

无论是李骁,还是大小扶桑,对扶桑之后的那几个分区,不怎么感兴趣。

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能看完前面八大分区,就已经不错了。

对李骁的建议,李娇宁当然没有任何的异议。

她也特想在扶桑专区内的书籍中,找出文明独立的证据。

也许,图书馆把扶桑文明归纳为古华文明,只是为了图省劲呢?

有了“游览平面图”后,李骁等人再想找什么,速度就快多了。

扶桑文明分区,只是十二分区中的第七,可占地面积,却有一个足球场大小。

如此推算下来,就能大约知道十二区多大、整个图书馆的占地面积,又有多大了。

妮可说,李骁等人要想围绕图书馆走一圈,要走好几天的话,还真不是吹。

每个分区,又有各自的平面图。

第七分区内,又分了十二个“厅”。

每个厅内的书籍、文物,有以年代的长远,来划分。

这样一来,能让人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感兴趣的东西。

香烟——

是最让李骁感兴趣的东西了。

可惜没有。

他把火把交给秀子,坐在一块温热的石碑上,抬头看着黑漆漆的上方,感觉嘴里淡的要命。

秀子把装着饮食的黑袋子,放在李骁身边时,轻声说:“李君,这里面有你需要的东西。”

李骁看都没看她,回:“现在我不渴。即便是渴,也得强忍着。”

“我说的不是水。”

“那是什么?”

李骁愣了下,回头看向她时,眼睛一亮:“你可别和我说,这里面有烟!”

“是我在进餐时,趁她们不注意,把桌上待客用的香烟,悄悄放进了袋子里。”

看到李骁真开心后,秀子特得意,情不自禁的晃了下。

乱晃个什么呢?

打眼!

李骁心中荡漾,忍不住抬手抓了一把。

算是奖励!!

女人的眉梢眼角,立即洋溢起了某种气息,正准备嘤咛一声时,李骁却已经低头,拿起了袋子。

她立即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了。

凑在火把上,点燃香烟后,李骁闭上了眼,惬意的样子,就别提多恶心了。

双眼水汪汪的女人,这才轻咬着唇儿,转身踩着猫步,走向了李娇宁。

李娇宁进来后,就双眼冒光,快步走向了书架。

这儿有书架;有或完整,或残缺的石碑;自然也有陶器,铜器瓷器,书画之类的。

一号厅内的东西,都是扶桑文明中,年代最久远的东西了。

年代有多久远?

门后的墙上,也有简单的年代介绍。

一个文明的起源,可以从体质结构,和语言的起源两个方面来考察。

迄今为止,扶桑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

诸种见解,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人种更替说。

二,是混血说。

三,是演变说。

无论哪种学说,从各时代扶桑人的体质结构来看,他们更类似于在华国西部,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

于是,就有考古学家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这些人从华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也就是“绳纹时代”,扶桑人的母体。

一万年前,由于已渡过冰河期,海面上升,扶桑列岛与大陆隔绝,双方再也无法交往,算是与世隔绝了。

到了后来的“古坟时代(3世纪至6世纪)”,人类能借助木材,成编织的横渡大海后,因各种原因,华国大陆不断有人踏上扶桑,并继续向东各地扩散,与原居民形成了混血。

至于他们的语言形成,则有可能是华国古代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说“越语”的“吴国”,和本地语言相结合,产生的。

无论怎么说,这个国家的形成,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不过,由于扶桑的历史文献时代较晚,只能借助华国的历史文献,来追溯这一过程的原委。

在《后汉书·倭传》中,曾经特别提及其中的“倭奴国”。

公元57年,大汉光武帝曾经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

随后华国历代史书,也对扶桑有所记载。

扶桑,真正成为制度完备的国家,还是公元7世纪以后的事。

是他们的推古女王,多次派遣“遣隋使”到大陆学习,开始实行所谓的“推古朝改-革”。

尤其是在645年之后,扶桑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并把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最终成为了较成熟的文明国家。

但他们的考古学家,却把众所周知的三神器,当做本国文化的发展来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