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请牢记)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朕会亲自派人管理工商业的,其他大臣没什么意见吧!崇祯只想快点看到银子,叶秦几个月就挣得千万两,可想而知杭州的工商业有多繁荣,几家公司自己算算一年都可以抽得五百万两,那天下加起来得多少呀?想想崇祯就觉得兴奋。这件事无论如何,都得给定下来,叶秦的奖赏自己都没有给,这个位子好似量身为他打造的,既然他想为国做贡献,自己成全他又如何。等大明挺过这个难过,自己再给他封官进爵,现在也只能亏待他一点了。
要是让叶秦知道崇祯心里这样想的,不知道会怎么想,两个人都各怀心思打起自己的算盘,但这群东林党的大臣会这么容易让这通关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周延儒想到自己江南还有几个朋友在做生意,知道再不一点表示,皇上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立马上前对崇祯苦诉上谏道:陛下三思呀!我朝一直讲究藏富于民,这么重的商业税无疑与民争利,恐伤国家之本,会伤天下百姓的心。
啧啧!这条叶秦肯定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群大臣虽说大多是东林党,但在位的多数家里还是地主,只是和那些商业世家联系比较密切,皇上这么需要银子,就算是翻脸也要强行通过,大明这状况,其实国家财政早就破产了。现在的崇祯,就是巧妇为无米之饮,肚子里有一大堆想法,一到现实因为没钱只好干瞪着眼,记得前世明末最后几年的崇祯,每半年就积蓄一次力量,对流寇或者鞑子进来一次进攻,为的就是想反被动为主动,可积蓄半年的银子才打的起一次十几万人规模的战争,这对于一个亿万子民的帝国来说,是多么的讽刺。
果不其然,周延儒一说完,另一位内阁大臣柴仁也站出来大声疾呼:陛下!祖宗之言万万不可动呀!我朝的商业税已经不低了,如果陛下需要银子,只需加一分农业税就得五百万两。
这!崇祯被柴进这样一说,还真有点心动了,犹疑了下。
陛下!一派胡言!千万不要听柴大人所言,如今天灾连绵,我朝的农业税这几年已经加了几次,再次岂不是逼天下百姓造反嘛!那样真的就回天乏力了,范复粹本打算就这样不说话度过自己或许最后一次参加朝会,可柴仁的话,让范复粹这位一生尽国的老臣也看不下去,天下已经大乱,朝廷说加一分,底下肯定加两分,范复粹对于下面这群贪官再清楚不过了,激动的劝道。
对对对!农业加税以后都无须再提,清醒过来的崇祯也慌张的应道,现在的局面自己都掌控不了,那里再反自己真的只能等着亡国了,看向叶秦。
陛下!草民以为不仅不能为农业加税,还要减税,我朝藏富于民近三百年,地主商人已经拥有永世用不完的银子,我们只是在以后的经营里抽取一部分利润为国家做贡献,朝廷需要的只是在政策上支持下商业的发展,草民想天下商人都会很愿意为陛下服务的。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朝优待了几百年,地主商人早就需要为国出力,他们要清楚,他们几百年的荣华富贵都是在大明朝廷存在的情况下,最后一句也是想给所有人加点紧张感,只要这条通过了,其它的都只是小修小改,顶多他们也提出些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次的变法自己开始也想采取激进型,直接保住大明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可想到自己在朝廷上的势力,叶秦只能先退缩了,崇祯现在是支持自己,可不敢保证一直支持自己,压力大了踢开自己也不是没用可能,所以采取平柔的举动也是无奈,自己现在做的,也是为了南明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