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雨逛完成衣铺子,又去书肆待了半天,逛累之后回到琳琅阁里枯坐整整三个时辰,直到天边渐暗,慕秋的身影才出现在慕雨视线里。
她走上琳琅阁二楼,坐在慕雨对面。
慕雨松了口气:“你这是去哪儿了,怎么现在才回来。”
慕秋再回来晚一点,她都要以为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琳琅阁的掌柜给慕秋送了茶水和糕点,慕秋吃了口桂花糕,随口道:“有些事情要处理,让你久等了。”
“没事没事。”慕雨指着桌面上那些精巧的首饰,笑容灿烂,“是你说的,我今天看上了什么,你都帮我买单,我可不跟你客气。”
之帮慕秋清点过账本,慕雨知道慕秋的当有多厚,难得慕秋有事请她帮忙,慕雨才不会放过这个宰人的机会。
饰品是琳琅阁这个月刚出的新品,无论是成『色』是款式都极好,价格就和它长得一样美丽。
慕秋笑了笑,直接让掌柜包起来,爽快得很。
等掌柜包好之后,两人离琳琅阁,坐上马车回到慕府。
马车停下来,慕雨第一个下去,慕秋正准备下去,就听到慕雨磕磕巴巴口道:“大,大伯父。”
慕秋犹豫了一下,思考自己是直接下去是继续缩回马车,慕大老爷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下来吧。”
慕秋只好硬着皮下来,乖乖行礼:“大伯父,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慕大老爷抬看了看天『色』,云霞漫天,哪里早了。
“我是下衙才回来的,谁就刚好碰到了你。”
眼里带着看穿一切的微笑。
慕大老爷让慕雨回去,又对慕秋说:“秋儿,趁着天没完全黑下去,陪大伯父在院子里散散步吧。”
秋意渐浓,院中残菊凋零,万枯败。
穿过一条长廊,慕大老爷走凉亭里,望着远处渐渐燃起的长灯:“今天上午发生的事情,你都晓得了吧。”
在聪明人面掩饰是没有用的,慕大老爷经猜到慕秋溜出府是去找谁,慕秋坦然承认道:“基本都清楚了。”
慕大老爷轻笑着摇:“提到了容,现如今敢在大庭广众下提起容的官员不多了。从大伯父在刑狱司看到的那一天,大伯父就知道,有些尘封多年的事情,到了重新在阳光下揭的时候了。”
纠结许久,慕秋终于口,问出她好奇久的这件事情:“大伯父,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慕大老爷沉沉凝视着慕秋。
慕秋认与慕大老爷对视,接受着慕大老爷的审视。
慕大老爷吐了口浊气,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十年的事情揭一角。
“你素来聪慧,应该经猜到卫如流的身份了吧。”
“是。”
始的时候只是有些怀疑,后来接触得多了,就可以肯定了。
燕国国姓之卫。
这句话的指向『性』其经很明确了。
十年出名的一件事情,不是容的覆灭,也不是张满门问斩,而是燕国太子在祭坛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尽身亡,太子妃同日殉情而去!
这是整个皇室的丑闻。
是很多人都知道却不敢挂在嘴边的“秘密”。
太子妃出身张,是贵为兵部尚书的张族长张苍儒的嫡长女,与太子青梅竹马,婚后两人孕育有一子。
那个孩子是皇长孙。
皇长孙逐渐长大,天资尽显。
诗词歌赋,焚香弄琴,文韬武略。
坐拥天底下杰出的师资,也有与之相匹配的才能。
就连皇帝,也都格外偏爱自己第一个孙子,时常把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容许随意出御书房和奉天殿,甚至会在自己疼不适时,让皇长孙为念奏折上的内容,教导何为帝王之术。
临近年关,皇帝带着皇长孙往太庙祭祀。
逐渐长的皇长孙站在太庙供奉的太||祖皇帝画像面,几乎像是少年版的画中人。
自己的孙子与南征北战的国祖竟有八成相似,这不得不说是天佑大燕,皇帝越发大喜,在皇长孙的生辰之日颁旨大赦天下,天下人共喜。
这样的荣宠,几乎让人疑心皇帝会不会越过太子,直接将帝位传给皇长孙。
可是这一切都在十年戛然而止。
随后,天翻覆。
“卫如流,就是皇长孙。”
慕秋轻轻启唇,声音艰涩难辨。
往事在脑海里浮现,慕大老爷抬手捂着眼睛,不愿让慕秋看见自己泛红的眼眶。
旷远的庭院里,唯有惆怅的声音响起。
“当年旧事隐情颇多,牵扯甚广,就连我和你父亲都不敢再去触碰。不告诉你,是希望你不要去追寻相,牵扯上一辈的恩恩怨怨中,平安度过余生。”
做长辈的,对晚辈的期许其很简单。
平安喜乐即可。
然而事与愿违。
秋儿偏偏喜欢上了不该喜欢的人。
不等慕秋说话,慕大老爷平复好心情,放下了手:“但现在大伯父改变主意了,既然你知道,那大伯父就告诉你吧。”
被关在扬州暗牢里折磨,不见天光,那时就一直在,如果秋儿的如所来到了扬州,那从今往后,她何时要了解当年的旧事,都会为她解『惑』。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种超脱的勇气,所以,她若明知不合时宜,依旧要遵循那『摸』不着看不见却永存心中的道义,便成全秋儿的勇气。
知道所有的事情后,接下来的路,她要怎么选,都由她自己做决定。
慕大老爷右手搭在冰凉的石桌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
“所有的事情,都起于建平三十七年的一场秋闱考试。”
建平,是当朝皇帝的年号。
夜空中,不知是哪顽皮孩童放飞了一盏又一盏的孔明灯。
起风了。
于是孔明灯飞着飞着,越来越高,照彻夜空。
慕大老爷突然起来,建平三十七年那天夜里,站在浩『荡』夜幕下方,也曾目睹过这样布满孔明灯的场景。
建平三十七年七月。
皇帝感染风寒,重病卧床,昏『迷』不醒,太子奉命监国。
那时皇帝的身体情况非常差,少年继位,当时经是近天命的年纪,身体沉疴多年,早有大不如,太医院的掌院在诊治之后,暗暗告诉太子,要随时做好皇帝醒不过来的心理准备。
所有的国事都压在太子身上,太子无暇分||身,便由皇长孙代父日夜在榻照料皇帝。
礼部尚书来找太子,询问太子要钦命何人为秋闱主考官、副考官。
太子『性』情宽厚,不能算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做一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
慎重思考后,太子任命老丈人张苍儒为主考官。
两位副考官的人选,太子交由礼部来决定。
京城中有传言,说慕二小姐正在和皇长孙议亲。
虽然没交换婚书敲定下来,但是京中是有很多人都听说了此事。不知是不是出于这个原因,在钦定副考官时,其中一位副考官的人选,礼部点了慕和光。
不过慕和光出身慕,是曾经的状元郎,又在翰林院任职多年,确完全有资格胜任副考官一职。
出完秋闱题目后,张苍儒、慕和光和另一位副考官江时就住了贡院里,在批改完卷子后方才离贡院。
贡院的待遇再好,也不如里条件好。
从贡院出来后,张苍儒、慕和光、江时等人了趟宫中交差,这才出宫回府休息。
秋闱的排名用红榜张贴出去。
看完排名后不久,学子就闹了起来。
——有学子言之凿凿称,排在秋闱第十六名的贾天和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与贾天和同窗多年,绝不相信贾天和能考得这么好的名次。
这句话背后所代表的,是科举舞弊!
自朝出现科举取士制度起,每一次出现科举舞弊的情况,都会在朝中引起腥风血雨,所有牵扯其中的官员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这个流言一传,京城人人自危,礼部和朝廷始彻查此事,贾天和在考场上的策论也被张贴公示出来。
策论刚张贴出来,又有学子震惊发现,这篇策论压根不是贾天和的,而是从其人手里买的!
再加上礼部调出贾天和以往的成绩,贾天和确没有那个力考出这么好的功名。
至此,经可以认定,建元三十七年的秋闱考题泄『露』,有官员涉嫌科举舞弊。
其中有嫌疑的官员,是——主考官张苍儒。
策论题目是张苍儒出的。
贾天和的父亲恰好又是张苍儒的门生。
而在秋闱,贾天和的父亲又突然给张苍儒送了一份大礼。
这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不得众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