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浮标固定好位置。他回到海滩上对沈凌云表功,今晚请她吃海鲜大餐。沈凌云也是开心的充满期待。
时间不长,山寨众人已经在孙守荣的指挥下建好了营地。煮饭的大锅也已经支起来,源源不断的干柴枯木也被众人捡聚到一起。一部分寨丁也被夜不收小队长陈昌平带领着,在海滩上捡新鲜的海贝和挖海螺海蛏子。
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就聚了一堆,拿来木桶,大家又一起撬壳取肉,清洗干净。和锅里的麦面粥加在一起。
随着锅中热浪滚滚,特有的海味鲜香飘满了营地。趁着天色尚可,夕阳未下,汪鹏和孙守荣一起走到明天将要开工的地段。他拿出准备好的图纸给孙管事介绍自己的方案。
晒盐场并不复杂,就是一个三亩大的长方形的储水池,加4个逐步变小的蒸发池,1个调卤池和2个小的结晶池,最后就是一个堆盐垛,将湿盐晒干。八级制盐法,5级制卤,1级调卤、2级结晶。
海水先通过水沟在涨潮时,纳潮放入储水池,暴晒10日左右,放入第一个蒸发池,再过7日左右放入第二个蒸发池,以此反复,让海水不断的蒸发成含盐量越来越高的卤水,再在调卤池里加入老卤,加快结晶速度。直到盐花出现,再放入结晶池。
通过打盐花,再次加快结晶速度和控制盐粒大小,最后将含水的盐从结晶池里捞出,堆垛晒干。
现代的古法盐场40人能玩转800亩的盐田。因为有抽水机,可以方便的将海水和卤水换入不同的蒸发池。
这个时代就只能靠高低落差,才能减轻人力负担。所以土方量还是很大的,汪鹏找了把长枪,在选好的位置,用枪头,画出大致的轮廓。
第一次制作,没有好高骛远,先做出个小型完整流程的样板工程,明年夏天看情况再扩建。
孙守荣彻底搞明白整个的晒盐流程,和施工方案后。也和汪鹏探讨了人手的安排。明天急需的是先挖引潮池和第一级蓄水池,早点将海水进池蒸发。
然后一级一级的建设,争取把池建在卤水成型之前。土建工程完工时,差不多也就能结晶了。今年留下的时间不多,一旦天冷起来,在冰凉的海水里施工,人吃不消。
按照估算,一波30天左右完整的晒盐流程后,应该最少能出两三石盐。而且隔三五天就有两三石,
一个月最少二三十石盐,足够山寨放开食盐控制,还能输出。这要是在现代,如此低的产量和大量的人工。估计能把人笑死,把老板赔死。
但是在大明朝,和大部分靠煮海为盐的制盐工艺相比。这已经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这个时代,粮食值钱、盐值钱。就是人力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