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如此简单的钢材,在明朝就做不出来,你说气人不?就这一大捆弹簧钢丝,都不知道要做多少把枪用弹簧出来。
估计等合用的磷青铜确定下来之前,应该足够使用和消耗了。万一不够,回去再买点呗!这个弹簧钢丝到手,铁匠们赶紧接过来,立马就开始试制,
尽快把三只样品枪更换簧片。汪鹏把自己带的钢管也摆在桌上,都是准备给重火铳用的,汪鹏以锅炉加工的名义定了。1米6长差不多明制的5尺,口径23毫米,差不多明制的7分。加粗的管壁,比现在用的铳管还要重,可以多装药,本来的铅弹一两重,用药7钱,
汪鹏准备试试用铁弹上1两的药。如果成功,射程和破甲威力都会翻倍的增加。一共30根无缝钢管,也让铁匠们大开眼界。如果没有汪鹏之前带过来的钻头,估计用最好的苏钢都钻不动。
汪鹏还让厂家提前给钢管的一头攻好丝,装上了方便拆卸的六角钢帽螺丝。铁匠们只要开个引火孔,配上铳床和燧发点火装置,这重铳就可使用了。就是铳管外壁是圆的,不像自己打制的是六角边好固定。
也要想骑兵短铳一样加上多道铳箍才行。新制的铳床也像解放一号新铳一样,改进枪托形状,让枪手更好的抵肩瞄准。
四个大匠一起动手,速度很快就先把最短的黑风二号短铳更换了簧片。汪鹏试了几下,感觉每次都能打着火。就把这只短铳带着,又要了一大把配套的铅弹带着,请各位大师傅抓紧,先用他带来的钢管制成30支燧发重火铳,满足山寨急需的火力配置。
原来的火绳重铳,改装后可以作为应急补充和备用。不再打制重铳枪管,转为制作50支解放一号和20支骑兵铳。先给夜不收和鸳鸯队换装,加强山寨武装力量的火力投入。
然后全力打制短管火铳,全员配发。汪鹏交代完毕后跟大伙儿道个别,他要赶紧去找找二当家,配置火药和制作纸包弹。
汪鹏出门打听了一下,问明了二当家孙勇军人在离小寨不远的火药库,这个火药库是山寨专门在远离住宅区的山体上开的洞穴,防水防潮当做火药库使用。
原本洞不大,现在硝石大增后,又在旁边开挖一个新的更大的火药库。汪鹏找到二当家时,他在洞口的一张木桌旁和几个轮休的鸳鸯队头目,围在一起研究纸包弹。
看到汪鹏来了也是大喜,赶紧让进洞来。他们自己也包了几个纸包弹,和汪鹏描述的基本一致。汪鹏和几人分别寒暄过后,几个头目也对这种整体式弹药赞不绝口。
戚家军相对其他的火枪兵,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用大小如一的竹筒装上定额的火药,保证鸟铳手在作战时,不会因为紧张多装或少装火药。
如果像汪鹏所描绘的燧发加纸包弹方式,那么原来火绳枪繁琐的步骤将减少三成还多。火药库里的硝石、硫磺、木炭,已经全部尽可能的提纯后,用木桶分别装好。配药的相关天平,量具、小秤、砝码都备好了。这个真不缺,大明称银子用的。
汪鹏也不客气,按照标准的硝七成五的配比配了五份药,用准备好的麻纸将火药和铅弹裹好卷紧,折叠封口,包了三颗纸包弹。这些都是边做边说,让大家都明白整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