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兴不是梦,不是梦!
也是这个倒霉的七月,戍守宁远的川兵、湖广兵,连续四个月没拿到一块铜板,直接哗变,另外十三个营头,一看有人带头,他大爷的!咱们也武装讨薪。
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等大小官僚,都被捆缚起来作为人质,打的鼻青脸肿,谁来都不管用,不发工资就不行。
兵备副使郭广到宁远后,为保护毕自肃等同僚,收集了钱库最后一点存银,又借了朋友的两万两白银发给哗变的兵丁,这也不够,武装讨薪的兵丁挥舞着刀枪不同意,郭广只好又向商人和士绅借贷,想尽办法凑足剩余的五万两白银,哗变的兵丁才散去。
巡抚毕自肃上疏承担了罪责,走到中卫所,自缢而死。
八月初,袁大都督赶到山海关,惊闻宁远武装讨薪事件,立即赶到宁远和郭广密商,没敢动兵变的这些兵头,自说自话的准许他们立功赎罪,只象征性的惩罚了几名哗变的小兵,把中军太监拖出来砍了头,然后回报朝廷,已经妥善的把将兵变平息了。
转过头来,收到宁远打工人武装讨薪成功的消息,锦州和蓟州的兵丁们也有样学样,要工资,要活命!
袁大都督也是头大如斗,赶紧连续上奏催促发饷,直接提出
“军欲鼓噪,请发内帑”。
意思别走内部审批流程了,老板赶紧把你小金库里的钱打点过来应急。
朱由检董事长对辽东大区袁总经理接连要钱,颇为不满,当着群臣的面怒道:
“将兵者果能待部属如家人父子,兵卒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
董事长认为,总经理对待打工人,要像老爹对儿子一样,不要说不发工资,儿子们就是饿死也不会吵闹。
这就是朱家的末代皇帝,临死前还哀叹:
“虽朕薄德匪躬,然皆诸臣误朕也!”
前线战士饭都吃不上,工资拖欠大半年,还怪人家不听话!这样勤奋努力的崇祯皇帝,一个劲瞎忙。大明朝真没钱吗?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从四九城里搞到几千万两白银。
皇帝没钱,国家没钱!随便杀几头猪也够撑上好久,是真不知道?还是视若不见!
就知道拼命加辽饷。从已经赤贫的老百姓嘴里掏口粮。上面加一厘,层层过手后加到百姓头上就是一两。
所以这个大明,怎么可能不亡?
发狠归发狠,吐槽归吐槽,军饷还得解决,武装讨薪的打工人,是真惹不起!户部的银库都快张蜘蛛网了,皇帝又不肯发内帑之银,最后还是周延儒献策:
“饷莫若粟,山海粟不缺也,缺银耳。何故哗?安知非骄弁拘煽,以胁崇焕邪?”
反正没钱,用粟粮抵充银两发兵饷,崇祯也发了些内帑之银,以示对袁大都督的倚重,兵变才得以平息。
公司没钱了,发点米面给大伙儿抵工资,董事长自掏腰包,再给打工人发点菜金,大家要和公司同甘共苦,熬一熬,你们新任的总经理立过军令状了,五年之内,把辽东分公司的窟窿填上,扭亏为盈!
你看这个大饼,又大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