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虫洞去明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16章 原始森林,山间小道,全速奔袭(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古代兵书上运粮十钟,才用的上一钟,真不是夸张,古人玩的就食于敌,食敌一钟抵己十钟的战术,汪鹏学不来啊。

这次是长途奔袭,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和敌人提前接触。为了保证整体队伍的体能不下降的厉害,可口的高热量食物,必须供应充足。

像当年志愿军那种一口炒面一口雪,连续奔袭的打法,也是无奈之举,谁不想让自己的战士吃饱穿暖,条件有限做不到。

可想而知,当年在前方指挥战役的将军们,以及后方制定战略的领袖们,心里该是多么的难受,都是枪林弹雨里厮杀出来的,哪怕能给战士们多带个罐头都是好的,可惜是真的没有,泱泱大国的总理,下班以后在自己的院子里,为自己的战士炒面,那是多么窘迫和伟大。

在这个异时空里,汪鹏是个自带外挂的奇葩,战士们出发时只带十天的应急干粮,在过江之后,只留七天干粮,这样的话,负重还能接受。

深山老林,汪鹏也怕战士们迷路,如果随身携带七天的标准应急食物,省点吃也能撑个十天左右,一定能找到大部队,或者退回出击位置。

汪鹏空间里,码好了每天的食物,还储备了大量的弹药。一个人就是一支后勤部队。

整体队伍分为三个模块,120名夜不收是第一梯队,分为三个组,每次40人在第一线探路,40人在后面压阵,40人在红武军这边近距离保护,是哪个组轮流变换位置,滚动前进,还能在红武军这边略微休息,领取物资。

红武军也是分为三个模块,步兵、工兵、炮兵,汪鹏是跟随步兵前进。

黑虎军因为后过江的缘故,队伍也拉成了三段,最后面的部队和最前方的夜不收小队,距离六七十里,相当于一天的路程。

这一路艰辛不必细说,好在汪鹏当年当舔狗时,每年寒暑假都参加师姐组织的登山队,所以对在山区长时间行动,真的很有经验。

什么净水药,蛇虫药,指南针,地图、口哨、烟火弹,绑腿等等,都准备的很充足,每个班的卫生员,每个队的伙兵都有专门的医疗防疫包,班长和队长都有地图指南针,万一失散了也不用慌。

西式整体式皮绑腿,只要收紧束带就好,不用拿着布条缠来缠去的麻烦,也相当于给小腿上加了一层薄皮甲。为了这次奔袭,汪鹏还把远征队的皮靴换成了轻便的帆布中帮战鞋,鞋底有薄钢板的那一种,更轻便。

一句话,汪鹏出发前就把自己能考虑到的,都做的很好。而这一点在实际的行军中,全部体现了出来,目前为止,高强度的山地行军,没有一个人因伤掉队,整体士气没有因为长时间的疲劳而下降,反而越接近目标,士气越旺盛。

一路上也遇到过几个小型的女真、或棒子的村落,人数都不多。

夜不收集合前两队80人,就能干净利落的全部解决掉,都没用火器。也没有太大的动静,几十人的小村落,鸡犬不留,连尸体都处理的干干净净。

汪鹏也没去关心这些人是什么遭遇,是不是无辜,有没有妇孺。

不是他心狠,

他要为自己的队伍负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