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虫洞去明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39章 魏子手挽高丽弓,气满两石开青虹(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忒八!”“催高!”“酱一打!”

点赞声轰然响起!

李正熙大人自得的抚须一笑,摆了摆手,咳嗽了一声,众人赶紧闭嘴,听领导讲话。

为了这次装逼成功,李大人可是做了精心准备,一句来自天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徐祯卿的诗,脱口而出,字正腔圆,正中的天朝雅音(明代的南京话):

“魏子手挽高丽弓,气满两石开青虹!”

一句吟完,李大人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一下四周,众人皆是凑趣的用汉语大声道好!

这可了不得,这个时代的李朝文化人,都是以能写一手漂亮汉字,流利的说汉话为荣,社交场合,能流利的用天朝雅音,吟哦上一两首应景的天朝著名诗词,那个逼格就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

就像现代社会2000年之前,大学生朋友聚会,都会一点中国式英语,突然有个人,当众用字正腔圆、正儿八经的伦敦市区口音,给你来一段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致云雀!”

不管听的懂听不懂,你肯定也要为他鼓掌,赞美几句:

可不能老土的说“嗯!嗯!不戳!不戳!很好!针不戳!”

那必须得是“古德!“”纳爱斯!”“必有德芙!”“王德发!”

正在气氛即将达到高潮之时,李大人的亲兵队长急匆匆的跑来禀告:

“烽火传讯、有不少倭寇侵岛!”

李正熙李大人和周边的众官吏都是大惊失色。自从倭国德川锁国以来,倭寇对济州岛的骚扰快要绝迹。

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前李朝和德川幕府重新建交后,济州岛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大规模倭寇入侵,中等规模都罕见。

每年会有一些在倭岛上饿急了的农夫,在破落武士带领下,划着小船渡过海峡,登陆济州岛袭扰,人数十几人到数十人不等。要么被围歼,让他抢够了自行退走。

烽火台能传递的消息,都是极其简单,只能看出有中型规模的倭寇从入侵城山方向。

具体状况还不清楚,要等下面的兵丁来报告。

“倭寇登岛了?”

济州岛判官朴仲泰也是大吃一惊,有点措手不及,应对的方案都烂熟于心。朴仲泰当即下令济州城点起全岛警戒的烽火,召集各镇的戍兵集结待令。

同时安排传令兵,通知号手吹响集结营兵的号角。

按照已经用了三十多年的抗倭策略,发现倭寇来袭,岛上的烽火台就点燃烽火,传递信息。

屯所的士兵守住城寨。各城的正式营兵集结后,和水军战船配合夹攻倭寇,消灭或驱离。

抗倭策略简单有效,但是现在济州岛上真正能上阵的也就千人,济州城里有七百多,大静县离得远有两百多人,旌义县一百多人。

这些营兵都是在真正动员后,要抽出人指挥辅兵和义兵作战或防御的。现在济州城眼前真正能充当机动作战的最大限度,就是四五百人,这里面还包括了几个主要官员的亲兵卫队。

捉襟见肘、莫不如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