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周的一些大户家的青砖大院外,主要的富户都集中在主干道两侧不远的地方,前面说过,棒国人贪大,城里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农田,菜地。说是城市,更像是一个用石头墙围起来的农村小集镇。
道路不长,汪鹏很快就来到城内最中心的砖瓦建筑,旌义县监衙门。
汪鹏取下钢盔,坐在县监的大堂上,把玩桌上的惊堂木这些,完全仿照大明的官衙物品。
主动或被动,被俘虏的旌义县十几个官吏们都被押了过来,在堂下跪的整整齐齐,最前面的就是旌义县监金明昌。
棒国的地方行政机构完全模仿大明,只是称呼略有不同,官吏的选拔和任命有其自己的习惯。
旌义县也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房,负责县内具体事务。六房的官吏,只有县监和判官,这一文一武是来自上层任命的流官。
其他的官吏,基本都是城内和城外辖区,豪强大户家族安排的人。都对当地方情况了如指掌,主要作用与其说是管理维护一县的民众,不如说是豪强大户的代言人,为家族争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这些人没人在意那点微薄的俸禄,也不在乎什么上升渠道,靠着家族的供养、和一些灰色收入,日子都挺美的这些基层官吏们,对朝廷就谈不上任何的忠诚度,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
在这一点上,大明也是如此,棒国当然也无不同。当自己和家族的生命财产遭到威胁的时候,还能奋起一搏,当发现武力对抗不了,而来敌也不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倭寇,大国的口音和容貌,奇特的服饰和髡发,都让这些人难以揣测来敌的路数。
在铳刺的威胁下,这些官吏们很快就选择了合作,并迅速转换了角色。棒国的官方和私人重要文书一直都是汉字书写,所以这些小吏们,虽然不一定都能流利的说汉语,但是都能阅读和书写。本土的“谚文”是下层百姓使用,其实更像是地方方言。
而作为一地的主管,旌义县监金明昌还是能说一口相对流利的雅音,(明朝的南京话,别把现代的南京话乱入,不会冒出一句小杆子潘西什么的)。
这个就方便了,汪鹏也让这些人都起来,别跪着了,跟拜年似的,爷可没丫--碎钱给这些人。
汪鹏让梁峰把这些人安排到其他屋子里,每个人要求把自己的来历写清楚,负责的是什么工作,掌握哪些资源和情报,老不老实就看写的认不认真。
这些人带走之后,汪鹏也和金明昌进了内堂,金大人的老婆和唯一的女儿,也被放了出来,没人骚扰,带到其他女眷房内,统一关押。
汪鹏找了个茶桌,让人找壶开水来,自己烫了两个桌上的瓷茶碗三套杯,从挎包里拿出一包古寺清玄大师送的野山茶,泡了两杯,亲手递给诚惶诚恐的金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