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人在等着哨探的船队探出对面的大致情况后,才能全军压上。很可惜,他的哨船,别说打听情报了,刚靠上岸,就被早就埋伏好的治安军,给一网成擒,连小哨船都没跑掉。
作为第一个正式建立自己独立政权的岛屿,汪鹏在大搞建设和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最警惕的就是来自半岛的反扑和内部反叛。
内部的问题好解决,原来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调个位置,天然的对立阶层,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沆瀣一气的可能。
汪鹏相信并坚信一句话: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阶级的背叛。
如果说现有的耽罗独立军和棒国的官军正面对阵,还很吃力,毕竟亏空已久,短时间内这些新兵还称不上合格的士兵,但是用来威慑内部的话,哪怕是一根木棒也足够了。
对于半岛可能的反扑,汪鹏在渡过最危险的空窗期,得到后方大本营的第二次增援船队后,已经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
十艘现代帆装,小船加大炮的战舰,他可以无惧这片海域任何的威胁,更何况是棒国那蹩脚的水师。
后世历史上,棒国为了去中国化,鼓吹“朝日鸣梁海战”。
宇宙无敌的李舜臣水师,棒国把他渲染成壬辰抗倭战争的转折点,说他对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核心意思就是这场抗倭的胜利是棒国自己打的,大明就是来逛了一圈,还吃了不少棒国的粮食,自吹自擂到让人可怜又可恨。
(感兴趣的书友可以查一查当时的资料,不要看棒国的,从大明和倭寇的官方记载查阅,你会发现,在影视剧里和棒国官方吹嘘的棒国水师,早就已经被打的烟消云散,只剩下区区12艘战船。
1597年9月16日,藤堂高虎带领中型关船30艘甩开大部队追击,被李舜臣引诱到鸣梁海峡,利用这里的特殊地理,倭国水军前面的几艘船被李舜臣埋在浅海底的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前进不得,后退时海水退潮数艘大船搁浅,李舜臣带着12艘战船掉头围攻。打死来岛通总等数百名倭寇,那几艘搁浅的战船也被放弃。
李舜臣快打快撤,占了便宜就跑。倭国水军不熟悉这边的海路,没能继续追击,也是害怕再中这样的圈套。等倭国主力到达后李舜臣带着12艘船早就跑的没影子了,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简单。
实话实说,李舜臣确实指挥的不错,但是吹嘘成他击沉了倭寇31艘战船,又使92艘战船丧失战斗力。杀了8000多倭寇,而棒国阵亡人数只有34人!
眼不眼熟?
都是一个味儿吧!
真有这本事,倭国早就被棒国灭族多少次了,还用大明出兵?这尼玛开的是铁甲战列舰吧!你就当棒子的抗倭神剧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