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虫洞去明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53章 死中求活的黄台吉,狂喜的崇祯帝(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你以为这就算了?太小看黄台吉了,他还安排了范文程直接去京城请罪。

只说是被代善、阿济格、多尔衮之类建州的野心家蛊惑,又被土谢图汗这些胆大包天的鞑子引诱,居然敢入关抢掠,实在罪该万死。

现在被大明天威震撼,早已经悔不当初,决定痛改前非,自愿为大明守护草原,不使鞑子再生乱。

并且已经主动攻下归化城,将历来骚扰大明边关的林丹汗给杀了。

黄台吉已经去掉自封的金王之号,现在他天天吃斋念佛,面壁思过,恳请大明皇帝给个痛改前非的机会,并且恭请皇帝陛下,再给册封个汗号。

当然范文程可不是空手去的,相应的朝贡礼物非常丰厚,另外也给朝堂上的大佬们准备了丰厚的礼金,绝对的真金白银。

就这?

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情来往,并不稀奇。黄台吉献给崇祯皇帝最重要的一件物品,就是“传国玉玺”。

如果建州还在,黄台吉估计立马称帝,但是像现在这种局面,还敢保留神器,那真是死路一条,伤口还没舔干净的黄台吉,只想着先活下来,其他都是后话。

这枚历经中华大地两千多年朝代更迭,无数帝王为之痴迷的“传国玉玺”黄台吉就这么交了出去,毫不痛惜。

他是深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当年首得玉玺,妄想据为己有的江东霸王孙坚,却死于刀箭之下。

相反的,当他儿子孙策把这块玉玺献给袁术后,却获得了不小的发展。黄台吉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理解一个道理,没有实力别装比,不然绝对被雷劈。

当范文程一番跋涉,重新来到京城,献上“传国玉玺”之后。崇祯皇帝都快惊喜到爆炸,这是和氏璧啊!

秦朝一统江山,秦始皇命人将这块和氏璧雕成一块玉玺,并命李斯在上边题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开启了和氏璧的权力生涯——从此以后,它就是皇权的象征,荏苒两千年了。

这一堆小鸟一样的文字,朱由检真认不出来,但蒙也能蒙出来这八个字。

一个角上的金镶玉,这来历朱由检也知道,那可是王莽夺印时,被当时的太皇太后摔的,又被王莽用金补上。

这枚玉玺代表着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杳无踪影,令人叹息。

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而今这枚玉玺就在朱由检的手上,怎么不让他惊喜万分,这就是天命所归!这就是大明中兴的气运来了。

大明盛世不是梦!不是梦!

此时的首辅韩爌已经主动辞职告老还乡,而崇祯皇帝接着京城保卫战的成功,也是皇权大增,没有像历史上还用李标、成基命等人过渡。

直接给他一直看好的,大臣周延儒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担任首辅,同时也将温体仁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为相。

这下在朝堂上,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说话才管用,周、温二人用的也舒心,每天上朝都轻松很多。

他将这枚玉玺交给两个进士出身,博学多才的爱臣细观,生怕自己眼拙分辨不出赝品,再被世人笑话。

皇帝不要面子的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