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一季粮食收获,多余的粮食,将会用新钱收购,每个县的供销社,也将只接受新币,旧的货币将统一折价回收。
等彻底完成货币正常流通后,这个半岛的金融就将被控制在汪鹏手里。
这样做的意义,这个时代真正理解的人不多,但是现代人都是一清二楚。
……
第二天一大早,武装整齐的20个小分队就出发了,文化人太少,只能指望出身红武学校的军官们,和出身东北军的战士们,军队里想晋升,没有文化可不行。
每个目不识丁的战士,随身都带着扫盲识字手册,利用一切空闲机会主动学习,年轻人都有上进之心,谁都不愿意最后只能当个老班长。
分田的工作并不繁琐,原本这些田地基本就都是朴家的,都是连成片的熟地。
每家每户负责种多少地都分的清清楚楚。负责分田的人,只需要让各家人站到自己家的地头上。
多退少补,重新划定边界,不分男女老幼,简单粗暴的按人头分田到人。
当场就做好登记,一式三份,一份给个人,一份存县里,一份上交州府。
同时也做了一式三份的表格,一份给村里的村长作为原始的资料,一份县里保管,一份上交州府。
同时也告诉每个村民,这是官府的地,需要交一成的租。
村里的生地可以在村长组织下,利用农闲,有计划的开垦一些荒地,谁付出谁收益。经过县府确认后,一样发给田契,三年免租。
和其他的基地不一样,半岛没有集体农场,在现有条件下,这么多的人口,汪鹏也没有足够的干部去管理。
干脆实行小农经济,分田到户,分田到人后,这片土地上的最底层的农户们,将成为新政权的最大拥护者。这个数量将是无比的庞大。
只要有一两年的稳定期,这片土地将会真正成为赤旗下的领地。
在组织还不能全面掌控的时候,在县府指导下的村民自治,完全的小农经济,也是一个良好的模式。
当村民们真正拿到属于自己的凭证,看着田地上插好的标牌,这都是现场制作的木牌或竹片,大兵们用红漆写上自己的名字,两个牌子之间的土地就是自己的了,包括上面快要成熟的稻子。
一切犹如梦幻一般,不断有人猛掐自己的大腿,又被疼的嗷嗷直叫,一家人都站在自己家的地旁边,笑着,哭着。对农户来说,这就是命啊。
县太爷仁义啊,才收一成的租,主家可是收七成的铁板租啊。
一想到再过一个月,家里都没地方搁这么多的粮食,当家的赶紧招呼全家回去编筐的编筐,织草袋的织草袋的。还要把草房再修一修,别到了雨季再把粮食淋湿了。
整个村里都是欢声笑语!
幸福的生活!
就这么从天而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