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虫洞去明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92章 长白山雪盐 "锡汞齐"镜子(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除了内部使用外,在市场上用了长白山雪盐的噱头,比普通粗盐贵了五倍,还经常脱销。

都是有钱人家购买,北面的大户是京城,虽然比不上皇室使用的,不惜血本多次精细加工的,什么桃花盐、秋霜盐。

对大部分普通官宦之家来说,这个长白山雪盐就很合适,价格稍贵,但是口感非常不错。

现在已经开始向江南这边返销,高端市场上已经和青盐平分秋色。要知道,青盐可是当牙粉用的,可别当成烧菜的大盐粒子。

整个赤旗之下,光是凭着盐这一项,就从大明每月吸取百万两银子,或同等价值的货物,更不要说被2两银子换来的活生生的人口。

汪鹏真的不缺钱,什么、香皂、高度酒、香烟这些穿越发财神器,自己家还不够用,哪里舍得卖给别的人。

黑风寨里的原工坊区,被高墙厚院围了起来,一些秘密的工坊,在这里悄悄的进行实验和制作。

汪鹏这次来这边,也是在此现场指导一下,加快研发的速度。

比如特种玻璃工坊,已经制造出了相对合格的透明玻璃,突破了研磨关,现在已经能小批量的自产望远镜。

虽然清晰度和成像率都比不上汪鹏从现代拖来的,但是突破了0到1的关卡,以后就是逐步熟练而已。

之前生产了一批平板玻璃,面积都不大,用平摊法,铺在生铁浇铸,表面磨平的底座平面上,用铁磙子像擀面一样摊平,因为技术原因,现在最大只能做出a4纸大小的,有小指头粗细的玻璃板。

玻璃面上还稍显得浑浊,透明度也不咋样,就这已经不错了,汪鹏签字批准这项技术开放使用,让辽东择地兴建大型玻璃工厂,争取在三五年内,取消窗户纸这种传统的采光方式。

同样的道理,制造玻璃镜子的方法更是简单的很,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透。

先在玻璃上紧紧的贴一张锡箔,然后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溶解锡,变成一种黏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

锡汞齐紧紧的粘在玻璃上,就成了镜子,红武学校的化工组,对照着资料,从一堆厚实的小平板玻璃中,选出十几块最透明的玻璃板,只实验了三次,就成功制作出了可以照的人纤毫毕现的镜子。

汪鹏看着这徒弟们拿出来献宝的玻璃镜子,开心的笑了。这个时代的威尼斯,一帮神神秘秘的西洋鬼子,把这锡汞齐技术当成秘籍。

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上,严防死守了150年。一面书本大的镜子,可是从法国的太阳王那里卖到等重的黄金价。

当年汪鹏第一带过来的10个小圆镜子,被甘楷20两银子一个的低价收取,当成宝贝贿赂到相关人手里。

有流落到京城,有被搞到江南,不管在什么人手里,都被当成稀世珍宝,低于千两都开不了口。

想想当初,那时真的好傻!

要好好想想,这个大杀器去坑谁?

哈哈哈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