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公安排的非常妥帖,家也不用搬,工作地点又近,收入又高,又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可不就是一大乐事嘛!
吴医官欣然接受了聘书,担下了这份重任,并且积极的为未来的医馆出谋划策。
他推荐了自己的大批同道好友,富贵不忘友,也是高尚的品德。
尤其是提到了一位,冯洪易之前碰了一鼻子灰的名师,也让咱们的冯少校欣喜不已。
不是旁人,正是编著《外科正宗》的东海(今南通)名医: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
这是大明朝唯一的专精外科之名医。也是被指定的,务必想尽办法要邀请到的大神。
中医重内而轻外,专精外科被视为离经叛道,就和吴医官一样,被主流医师看成另类。
若虚先生自幼精研外科医术,“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
他从医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在13年前(1617)编著《外科正宗》一书。
全书共12卷157篇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
“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
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令人信服。
《外科正宗》向以“列症最详,论治最精”著称。
但在大明主流医道中并不被重视,可以说是曲高和寡、明珠蒙尘。
冯洪易兴冲冲的沿着长江先去的东海,结果若虚老先生今年已经76了,人一老就多虑。
对前往辽东教学,和主持医馆皆不感兴趣,加上最近身体不适,婉拒了辽国公的盛情邀请。
连礼物都没收,老先生家人也对冯洪易的冒昧登门,颇有微词。
毕竟年纪大了,正是安度晚年的时候,哪里舍得再让老爷子出来操劳。
这就很尴尬,冯少校再三致歉后,只能先行离开,奔赴吴县,面见吴医官。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吴医官和若虚先生的大公子陈医官相交莫逆、堪称知己。
都是芝麻大的小医官,但二人都是心比天高,各怀绝技,对当世医道之遵循守旧、不思进取,深恶痛绝。
吴县和东海相距两百多里,相对来说也不算太远,从运河转长江也可坐船直达。
故此,两位不得志的朋友,每年都会互相拜访,谈医论道,关系非同一般。
连两家的下一代都非常熟悉,堪称通家之好。
冯洪易真是大喜过望!
话说中国历来就是熟人社交,陌生人跑断腿,不如熟人动一下嘴。
安顿好“九华医馆”开工事宜后,吴院长亲自带着冯少校,坐船去了东海(南通)。
这一趟当然是水到渠成,长江边、狼山下、顶着和著名的“广教禅寺”名头,一座专注外科的“广教慈善医馆”也迅速的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