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虫洞去明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589章 周报!舆论阵地!明末思想家(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学就西川八阵图,

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

何必将军是丈夫。

崇祯政务繁忙,很少作诗,一时兴起,也未多想。

但是“顺风周刊”不一样啊,先把皇帝的诗放在头版头条,又对皇帝的诗大拍彩虹屁。

当期报纸也把秦将军满门忠烈详细介绍,这次勤王一路风霜雪雨写的荡气回肠。

后面几期还安排了士林中的诗词名家一一唱和,一时间君臣相得,也堪称一段佳话。

这可让皇帝龙颜大悦,直夸这个报不错不错,很有正气,不像京城里乱七八糟的小报,整天捕风捉影,瞎扯淡。

汪鹏收到军情局回报,也是非常高兴,对这份报纸的迅速扭亏为盈也不太在意,反而再次加大投入。

舆论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现在还看不出威力,朝堂只会当成是一张民间小报。

顶多是字迹清楚点、新闻真实点、内容丰富点而已。

才5文钱一份报纸,能有多大出息。

军情局和政保局已经尝试着在报纸上打一些擦边球,比如宋朝灭亡的政治和军事的错误,这些借古喻今的点评。

东林党人本就好清谈,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观点分期的刊登。

掺杂着赤旗的一些理念,和反应底层压迫的佚名文章,就出现在大明识字阶层眼前,引起他们的反思。

后世公认的明末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汪鹏都已经安排军情局跟进了上去。

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浦口村人黄宗羲,时年二十一岁,今年复社张溥在南京召集“金陵大会”。

身在南京的黄宗羲,经友人周镳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物之一。

他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为首领的诗社。现在被特聘为“顺风周刊”南京站记者。

收入颇丰,也解决了他客居异乡的后顾之忧。

南直隶昆山千灯镇人顾炎武今年十八、他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

今年二人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

两人都被特聘为“顺风周刊”南京站记者,有了一份足够在金陵度日的薪水。

这三人都负责金陵士子的好诗好文,工作清闲有趣,故此也都很是上心。

别看他们现在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其实他们后来的科考之路都极其暗淡,屡试不中的痛苦都将会亲口品尝。

湖广衡阳县人王夫之今年才十二,要到后年考上秀才,现在正在跟随父亲王朝聘学习经义。

他爹也是个执拗的性子,中了秀才后,七试乡闱不第,仅两副秋榜,目睹科场黑暗,遂绝意仕途。

他哥王介子也是少年成名,科考坎坷,也是身怀大才,不为所用。

历史上要在明年他们父子三人进京,王朝聘在京城,拒绝权相温体仁手下党羽索贿。

气愤之下撕毁荐贴,自誓不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