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有虫洞去明末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604章“赤旗捍卫者”《讨倭檄文》(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陈昌平按计划在对马岛留下人手,建立中继基地。

第二天再下壹岐岛,同样的处理,毫不容情。

后续的部队,沿着釜山、对马岛、壹岐岛航线,一直到长崎登陆。

二月二十七,釜山方面军开始攻击博多港,抢滩登陆。这边有两个岛做跳板,相应的就会轻松一点,每一段海路都是大半天的路程。

对船只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民用的渔船都被征用运送人员和物资。

济州港这边离五岛列岛120海里,按照武装运输船6节的平均航速,需要两天,故而这边对船只要求比较高,没有一艘小船。

丁豪二月二十五打下五岛列岛,同样的肃清岛上的武装,建立中继基地。

这里是长崎港的门户,两地距离只有40几海里一天的航程。

耽罗方面军二月二十七,和釜山方面军同步行动,开始攻击长崎港。

……

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中叶-17世纪初)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就在和倭国进行贸易往来,当时称作「南蛮貿易」。

长崎作为优良港口,在对外贸易的作用下,逐渐成为当时倭国最大最繁荣的商港城市。

同时不少从西方来的商人、传教士开始在倭国活动乃至于定居,会在当地置办房屋。

长庆十年(1605年)德川幕府将长崎划入「天领」,也就是幕府直辖的领地,一方面幕府直接掌握对外贸易,一方面幕府也开始重视宗教问题。

长庆17年(1612年)幕府在长崎宣布了禁教令,限制天主教传播。

德川锁国之后,对传教士极其厌恶,现在只允许大明商人和荷兰人进港交易。

大明的海商那是根深蒂固,幕府为了方便管理,在港口不远处,还专门画了一块地皮,集中到一起居住。

中国人被倭人一直称作唐人,这里被称为唐人町。

自从锁国令发布,大批九州和其它地方的大明人士,集中到长崎一地之后,长崎华侨社会形成的更趋完善,也更明显地分出住宅唐人和来航唐人两个名词。

即永住在长崎的华侨华人称为住宅唐人,乘船运货来长崎做生意小住几个月的中国商人称为来航唐人。

明显的区别是住宅唐人有永居权,有和倭人同等的居住生活权利,很多人都在当地娶妻生子定居。

而来航唐人不允许在倭娶妻生子长期滞留。

德川秀忠任命的长崎最高长官“竹中采女正重义”职务为“长崎奉行”

长崎奉行的管理权限是相当大的,长崎的所有商馆都必须接受他的管理。

这个职务不仅是长崎的行政司法长官,还是防备外敌入侵和西教传播的警备司令官。

负责贸易事务的商务官,与前来长崎的外国人交涉的外交官。

麾下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组织,另外还有三千全副武装的兵卒。

《平户荷兰商馆日记》称竹中采女正为“皇帝的长崎奉行兼日本南部的检察官”

位高权重,财源滚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