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最好的催化剂,被打疼了之后,就会主动的学习和适应战争。
钱粮不缺,生死存亡之际,又是幕府将军亲自领兵。
对足轻们敞开供应的食物,对武士们每天发放的清酒。
德川家光一改往昔,小弟们自备干粮的常规做法。
钱粮都由将军承担,月俸全部翻倍,各种承诺不要钱似的许愿。
而且以红武军的辣手,估计九州岛也不会有什么大名藩主能幸免。
于是那一块的土地,已经提前准备好,胜利后封给有功之臣。
对足轻们也是大加鼓励,斩首一级即可升级为武士,赏金十两。
从此不再是平民,还会赐姓。
一时间从上到下,士气旺盛的快要溢出,原来的惶恐情绪一扫而空,只求一战。
德川家光不愧是幕府历史上的强悍将军,敢决策,善决策。
在这大战来临之前,他已经竭尽所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毕竟对手只有十万,新占的大片土地已经消耗了三万驻军,能上阵的不过就七万多人。
他手里可整整是对方的三倍还多,又是占据优势的城防战。
唐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就不信了,这样他们还能啃的动?
只要扛住对面的前期猛攻,不在乎人命,只要他们攻不进来。劳师远征,补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靠缴获又能维持多久,一旦敌军受挫,僵持,就是倭国的机会,未必不能把这十万装备精良的短毛贼打下海去。
……
汪鹏这边也是调兵遣将,大坂城一战,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倭岛的结局,这是灭国之战,必然也要全力以赴。
和德川幕府寄希望于,集中精锐在大阪的防守反击不同。
汪鹏这边的七万多人,就是个摆在台面上的招牌,吸引着德川家光的全部视线。
为了配合其他两路的攻略,他还降低了行军速度,保持体力和节奏。
同时做出军资不足,还会停留驻扎,安排兵士四处打粮的行动。
在望远镜这个神器的作用下,早就被发现的,鬼鬼祟祟的敌军哨探,或是所谓的忍者。
汪鹏要求杀一半留一半,把现在的情况传回敌营,让德川家光自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中。
战争就是这样,用尽一切的资源和手段,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最终的目的,都是增加己方的优势,误导敌方的判断,预判敌方的预判。
当然这大多是参谋部的功劳,一帮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没有被当世公认的军事规则,这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加上汪鹏美其名曰的放权,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和战术战略,都能提出来,不管最终用不用得上,都会得到师父的大声赞扬和肯定。
德川家光这边,一些激进的做法,还要和“老中”(相当于大明首辅)“若年寄”(相当于内阁)“寺社、户町等”(相当于三省六部)这些重要的幕僚沟通定策。
赤旗下先进的组织,年轻化的团队,就是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