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骑兵冲进通道之后,两边合计有两千多支的重铳,就开始猛烈的开火。
对身处其中的“义军”骑兵来说,那是苦不堪言。
两边的交叉火力,那是躲没处躲,藏没处藏,一两重的铅弹,连野猪都能一铳放翻,更何况是马匹和脆弱的人体。
本身“义军”的骑兵就没几个能有一身正经的甲胄,大多是个皮甲。
甲重了,马也驼不动。
也就是几个头目身上有像模像样的甲胄,马甲更是想都不要想。
一千多的骑兵,在这条并不长的死亡通道里,被揍得人仰马翻。
摔倒在地的人和马又阻挡了后面的骑兵,有撞成一团的,有不顾下面同伙,直接跃马践踏的。
都是只恨爹娘没给他们生个翅膀,要是能飞过去才好。
密集的排铳之下,真正逃出来的不到四百骑,一大半人被扔在了这条死亡通道里。
幸免一死的八大王,看着身边惊慌失措,拼命策马狂奔的手下,也是感慨万千。
要不是刚刚忠心的亲卫们,在两边护着,用自己的身体帮他挡铳子,估计也就冲不出来了。
曹操也逃出来了,手下还有几十个骑兵。马回回右臂断了,控不住马,估计也摔死或被打死了。
没等他们松一口气,闷雷式的马蹄声就在前方响起。
八大王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具装甲骑,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想搞到这个大杀器。
可惜,也就看看而已!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大将单挑啥啥啥的。
都是跑到极速的战马,迎面而来,没有一丝可犹豫的机会。
从听到蹄声到看见对方,再到互冲,就是几息的事情,连转向逃跑的念头都不要多想。
张国华这一军主帅,居然亲自带骑兵对战。
也没有人奇怪,鹏大帅都亲自带兵冲阵,就这传统。
见敌即战,弟兄们跟我上,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和敌军散乱无序的骑队不同,高速冲击的四百红巾军铁骑,依然竭力的保持着一百人一排的队列。
第一排的一百具装甲骑,用的可是红武军骑兵不会使用的骑枪。
骑兵高速对冲的时候,别指望玩什么骑射,能控住马都算是专业的骑兵了。
后面三排都是胸甲马刀骑兵,他们半蹲在马上,屁股离开马鞍,随着马匹的起伏而有节奏的起伏。
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徒弟,都是把马刀斜上向前伸出。
张国华在第二排的中间,同样的姿势,高举着锋利的“恰西克”马刀。
这是通过骑兵考核后的奖励,不是每一个骑马的人都叫骑兵。
这种对冲,只有一刀的机会,先出手的就占优势。
而斜劈的力量最大,即使砍不死身穿甲胄的对手,也能砍伤,或砍下马去。
所谓的墙式冲锋,并不是连环马,拐子马那种紧靠在一起的战法,这种看上去很美,但是都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中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便于马刀施展得开。
在生死碰撞即将到来之际,张上校用尽力气虎吼一声:
“骑兵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