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有刀把子,和没刀把子就是两个概念,一般人还真不敢再惹王承恩。
故而他在京城也是比历史上,处境宽松了很多。
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承恩又找到老家,过继了一个远房的侄儿继承香火。
今年才8岁,取名王圣隆,也是聪明伶俐,深得王承恩的喜爱。
这干儿子王德发,就是投其所好,在近几年风靡大江南北的“顺风行”钱庄,给他开了个账户。
小德子把收益分的明明白白,一半给皇上,三成给王圣隆,自己只要两成,保证每年总盈利不低于万两,半年一结。
你看,这多会做人,多会办事。
小德子刚到了大同,没等召集工匠出关建马市,范永斗就代表八大晋商登门了。
建啥马市啊,白花钱,直接在归化城交易不香嘛?
要多少钱,您说个数,给你不就完了吗。
一番讨价还价,谈到一年两万两,也是皆大欢喜。
于是,小德子在银弹攻势下,喜笑颜开的搬进,特意为他准备的大宅院,天天美酒佳肴、听戏打马吊。
还娶了两个小妾暖脚,日子过的不要太潇洒。
皇帝投入三千两,当年就回本一万两,笑的合不拢嘴,直夸王承恩有眼光,小德子办事得力。
王承恩也是连连谦虚,都是托圣上洪福,自己家也净落五千两,加上之前收的五千两,嘿嘿,没少赚。
范永斗拿着通关大印,咔咔咔咔的盖章,好嘛,连着黄台吉一起算,还特么整了出“合作五赢!”
你就说6不6吧!
这边关如同虚设,大同城到归化城的商道,就成了金银之路。
这个是对接着关外上百万人的萌古部落,哪怕就是最普通的铁锅生意,都能赚到金山银海。
当然赚了钱,这大同城的上上下下,也都不缺孝敬,按照官场规矩统统翻倍。
一时间,大同城变成边寨杭州一样,也是商贾云集,仓库林立。
作为通行大半个大明的“顺风钱庄”自然是深受商贾们的信赖。
首先这是有温次辅和两淮总督,他们的家人入股之大商行,信誉有保障。
运河上,长江上的顺风行快船,和内陆的顺风行脚行马车,走南闯北的商贾都是赞不绝口。
除了辽东货,现在又多了倭国、琉球土产,最近听说新的南洋货也要大举上市了。
无论在杭州,还是在福建存的银两,凭着存单和密码暗签,在京城、大同都能在三天内取现。
现在大额的交易,都不需要搬着金银来回跑,又重又不安全。
直接用存单在顺风行的贵宾房里,喝着茶,让顺风行掌柜的验证真伪后,直接转账即可。
对比区区百一的手续费,这可就太方便了。
更离谱的是,存银不收保管费,还按年给利息,不多也就百一,这可就太大气了。
而且钱行发行的银币,不敢称为钱,只说叫顺风行凭证碎银,也是非常漂亮。
虽然含银量才七成,但是做工好,带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