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一年三熟四熟的肥沃土地不香吗?
虽然口味不怎么好,比不上东北黑土地的大米香甜。
但是先解决有没有?够不够?多不多?再解决好不好吃吧。
毕竟要喂饱两万万人口,还要支持南征北战、东扩西讨,这样四面开战的物资,确实也是很大的工程。
汪鹏最近基本就没离开过金陵,这么大的国家,每天都有数不尽的事情发生。
啥事不做,就光看报告,一天24小时的时间都不够。
好就好在现在还是农业为主的大国,除了几百个大型的国有农场外,所有的土地上,占八成的还是小农经济。
就这还是汪鹏开了挂,早早搞来电台,相关的技术早就交给电器研究所,太高端了,到现在连电子管都搞不出来,只能一直开挂一直爽。
除了远程的无线电,现在能初步实现的,也就是有线通讯。
一根根电线杆子、开始越来越多的树立起来,手摇式电话也开始试点。
沿着铁路线的有线电报机,也投入了使用。
汪鹏也理解了历代中原王朝为什么不热衷扩张了,距离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统治能力。
就像一个人体,手都被火烧着了,什么六百里、八百里急递。
等传达到中枢,再等中枢拿出解决方案,再传递到手上时,估计都已经熟了。
所以,各个关键城市的电台,就是现在上传下达,最大的利器。
而交通这一块也是大难题,古人不是不知道道路的重要性,秦始皇的秦直道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大明的驿路虽然被官僚们当成羊毛拼命薅,薅秃了都不舍得放手。
但不能否认,这连接整个大明的无数条线路,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江南还好,有充沛的水资源,大量的河道,大量的民用造船厂,已经开始制造制式的水泥运输船。
运河上用蒸汽明轮拖拽的一长串运输船,已经不算新鲜,不会再被围观。
而海路的运输,那更是华夏军的强项。
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但是公路和铁路建设,汪鹏非常非常的关注。
原有的官道全部花大力气修整,虽然做不到现代的全水泥路。
最起码也要有结实的地基、完善的排水沟和硬化的路面。
哪怕就是碎石子路,也比原来一下雨就变成河道强百倍。
铁路就更不用说了,汪鹏照抄新中国的铁路建设路线,这可都是花了无数人力物力勘察确定的线路。
抄作业就是爽,一直抄一直爽。
柳维康主持的民用版蒸汽锅驼机也开始量产,这个可是大杀器。
将蒸汽机安放在锅炉上面或旁边,并与水泵、阀门等辅机组成的一个紧凑的整体动力机组。
从锅炉来的蒸汽进入蒸汽机,在汽缸中膨胀作功,使主轴转动而输出机械功。
它与水泵、水车相配可进行灌溉排水;与发电机相配可发电,提供电力;
可直接驱动脱粒、碾米、榨油、锯木、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中的各种工作机械。
就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