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忘不了在波兰九年人质的屈辱生活,他不惜耗费巨资来提高军队的战斗素质和技术装备。
为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采取了募兵制,在修道院和地主的土地上征募农民入伍,组成“外国式”的罗斯团队。
还向外国招募技工,聘请教官,订购武器,引进火器火药的生产技术。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罗斯国终于有了一支西式的骑兵部队,和在荷兰雇佣兵团中实习过的步兵火枪手部队。
1632年4月,波兰国王老冤家西格蒙德三世终于挂了,波兰举国发丧。
罗斯国上下认为时机已到,大举兴兵,军队浩浩荡荡开往西线。
最初罗斯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克数座城市,打到了斯摩棱斯克城下。
波兰王子弗拉迪斯拉夫继位,得到战报,马上集合军队,驰援斯摩棱斯克。
罗斯军在斯摩棱斯克城下久攻不克,又被波兰军队包围,受到内外夹击。
粮食和弹药的供应被切断,处境艰难。
此时,波兰又用巨款买通克里木鞑靼人。
6月中旬,近3万鞑靼骑兵侵入罗斯国,进抵奥卡河南岸。
给其首都莫斯科以直接威胁,使罗斯国无法分兵支援斯摩棱斯克。
到了9月初,波军又控制了城外制高点,毛熊至此败局已定。
已无法挽回败局的统帅,著名将领米哈伊尔?鲍里索维奇?谢因。
捏着鼻子接受瓦迪斯瓦夫四世的条件投降。
仅剩的八千名新军交出了全部武器,撤出了斯摩棱斯克。
这次斯摩棱斯克地区的争夺战以毛熊的失败而告终,一番辛苦、无功而返。
俄波两国在波良诺夫河畔缔结了“永久性”和约。
根据该和约,波兰仍占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
但值得庆幸的是,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最终放弃了对罗斯皇位的要求。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罗斯国这些年辛辛苦苦的积累毁于一旦,这时候也正是他们最虚弱的时期。
米哈伊尔今年(1632年)36岁,已经统治了罗斯国20年,按道理正是各方面都很成熟的年龄。
但他虽贵为沙皇,一举一动却都受到教会,和宫廷礼仪的约束,加上性格软弱,对自己的母亲可谓俯首帖耳。
他爹菲拉列特大牧首要掌权,他也不敢丝毫反对,甘愿做一个傀儡。
也是个可怜的娃。
直到他爹被征讨大波波的惨败,气的吃不下筷子喝不下碗,明年郁郁而终。
莫斯科朝中的大贵族们卷土重来,再度掌握了实际权力。
沙皇米哈伊尔并未对此进行抗争,而是以息事宁人的“超然”态度,再次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
(说了这么多资料,不是非要科普水字数,只是让大家了解咱们北征军团的对手情况。
所谓的“彼得大帝”这时候连细胞状态都没有,他要到1672年才出生,在他手里才完成全盘西化改革,使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这时候?嘿嘿!连西夷都瞧不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