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妻薄情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03章 各归宿(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皇帝:那我再给你保个媒吧。

王尚书:老臣正愁孙子多,不好说亲事呢。谁啊?

皇帝:你看嘉宁怎么样?

王尚书:天家郡主,肯定好啊。

皇帝:给你做孙媳妇呢?

王尚书:就怕我孙子愚钝,配不上郡主啊

皇帝:爱卿书香门第,怎么会配不上呢

王尚书:不知道陛下看中了谁?

皇帝:你家谁适龄?

王尚书:老五、老六还行

皇帝:爱卿真是朕肱股之臣!

他召见嘉宁郡主,让她在王五郎和王六郎之间选一个。

王六郎是大房嫡幼子,长房将来得到肯定比四房多,王五郎就要差一点,四房不大争气,他本人还不是嫡长。

嘉宁郡主心里更倾向于老六。

王六读书不错,很早就考上了秀才,举人是囊中之物,且更俊秀斯文。可他对她避之不及,围猎时屡屡露出嘲讽之色,好像看穿了她心思。

你们齐王府不怀好意。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算盘。

聪明外露,自视甚高,嘉宁郡主差点被气乐了。

他算什么东西?真当非他不可?

她看好是王家,不是王六!

一个不肯帮自己夫君,弄到手了也费劲,又没美到谢郎那样,脸能当饭吃程度。

不如王五。虽然他平庸普通,才学平平,但仪宾和驸马一样,亦夫亦臣,听话更重要。

他年若事成,男人有是。

若不成……以四房底蕴,照样不敢欺负她。

进可攻退可守,嘉宁郡主自忖万全,然而内心深处,却依旧升起了一股淡淡怅惘。

其实,能像荣安一样,只考虑那人喜不喜欢,也是一种幸福吧。

可父王却不会容许她那么任性,她想要,也不仅仅是琴瑟和鸣婚姻。

安乐堂中,程丹若听到这个消息,也难免意外。

但转念一想,王家能和柴贵妃娘家结亲,再多个齐王府也不算什么,人丁兴旺之家,子孙多得是。

倒是嘉宁郡主选择颇有意思。

入宫后,程丹若比在晏家后宅,更频繁地接触到重臣姓名。

内阁如今有四人。

李首辅,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左柱国

杨次辅,吏部左侍郎兼工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曹阁老,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崔阁老,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兼武英殿学士

大学士是入阁头衔,暂且忽略不计话,以上头衔不难看出,李首辅内阁牢牢把持住了吏部。

他一旦告老,杨次辅必然升职为吏部尚书,而空下来位置,大概率就在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之中。

所以,选快退休李家不划算,杨家又太显赫了,王家刚刚好。

她在心里默默盘算一遍,却想不通,皇帝为什么会同意这两门亲事:制衡是很重要,可这么端水也太奇怪了。

总不会是在补偿许家,顺便再给侄女找个好人家这么简单吧?

秋猎赐婚结束后,且不提王家怎么筹备婚事,对内廷而言,今年男子选秀节目到此结束。

宫里要忙着酿新酒、吃螃蟹、过中秋了。

程丹若自然也有螃蟹吃,但今年,她彩头还不止是螃蟹。

宫里中秋家宴,王咏絮写了一首赞美江山诗,受到皇帝封赏,而后,荣安公主也作了首。

其中一句“七十年后中秋日,与父同饮南山酒”,终于融化了皇帝。他一边笑着说“七十年后朕都过了百岁”,一边连饮三杯桂花酒,喜悦之意溢于言表。

毫无疑问,长寿和团圆双重寓意,戳中了皇帝内心。

他和荣安公主说:“希望朕七十岁时候,能看到你和驸马膝下儿孙成群。”

荣安公主心底苦涩又悲凉,脸上却要装得娇羞:“父皇——”

“你是朕最疼爱公主,朕不会委屈你。”皇帝如是说。

□□安公主已经不敢当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