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捕星司之银城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一章 自古功名属少年(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平沙莽莽黄入天,金戈走马袅无烟。

风吹人去君莫笑,一轮秋月照人间。

苍穹烈日之下,苍茫大漠之上。

一队人马纵马狂奔,挥刀呼啸,卷起一条沙尘黄龙。

这是十几个黑衣人,骑着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奋力狂奔,追逐着眼前的猎物。

他们全身黑衣,袖口紧扎,布巾裹头罩脸,手持锋利刀剑,从形容上一看就是纵横漠北的马贼。

口中含着骨哨,哨声尖利如催命,追击不停。

前方被追赶的猎物,是五六个衣着奢华,高鼻碧眼的波斯商人。

波斯商人携带的货物早已丢的七七八八,胯下的马匹也早跑得口现白沫,气力衰竭。

眼看速度渐缓,即将被追上。

这些波斯商人惊恐呼叫,他们知道,只要被马贼追上,必是一刀断头的命运,将成为这大漠之中的孤魂野鬼。

两支队伍一追一逃,渐渐的冲出大漠,前方大地之上草木渐渐茂密起来!

一条小溪,出现眼前,只有三四尺宽的溪水,波斯商人呼啸纵马越过,溅起水花漫天。

此时后面追杀马贼却逐渐停了下来,不过小溪一步。

一个瞎了一只眼的魁梧大汉,不解的问道:

“老大,怎不追了?对方已是强弩之末,咱们几鞭子就追到了。”

被喊老大的秃头马贼头领,拉下面巾,平复一下气息,凝望远处,粗糙面上有些不甘道:

“马贼也有道上的规矩,但凡被划了界限的地盘,不能越过。”

这队马贼也有年长的老贼,见到有人不解,便接过话头,解释道:

“前方便是银城,银城方圆三十里,以银溪为界,马贼不可进入抢劫。此处乃是银城捕头小刀划的界限。切记,切记。”

新进的马贼疑惑道:

“小刀?只是一个捕头而已,有什么好怕的。咱们这么多人,灭了他就是。”

秃头头领默默的调转马头,恨恨的随风飘来一句:

“你是不懂他的厉害,当年胡老八,铁木耳都是这么想的,结果过百兄弟都死在了他的刀下,成了野鬼。等你懂了,也就晚了。”

说完掉头,诸多马贼都跟着离开。

这些波斯商人看到追兵掉头离开,正马力枯竭,也都停了下来。

深觉劫后余生,诸人瘫在马上,用波斯语聊了起来,无比庆幸:

“还是大哥说的对,到了银城地界,便能逃出生天。”

“那是当然,这一带都受强者保护,马贼不敢越界。”

这六个波斯商人,长袍大袖,面巾遮头,一身异域打扮,尘土满面,狼狈不堪。

缓过气后,取下仅剩的水壶,每人只是浅浅饮了两口,剩余都喂了快累死的马匹。

烈阳中午,六人牵着疲惫马匹,缓缓向着银城走去。

大漠热气蒸腾,远远看去,前方景象如海市蜃楼般的隐约扭曲,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走到近前,真有一座古城,城池不大,四方城墙规整,建筑古朴,街道老旧,遥遥望去,就可以感觉到其中隐藏的沧桑古韵,经历千百年,屹立至今。

两丈黄土巨石城墙,直耸而上,门楼古朴篆书着“银城”两字!

铁笔银钩,苍劲有力,必是大师作品,可见当年银城的紧要。

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光阴的洗礼下,银城老去,这城头的两个字也已经有些模糊不清。

年长的波斯商人,目光炯然看向几个后辈,郑重说道:

“银城,自古以来就是边塞要地,前往西域诸国必经之地,汉时张骞就是从此地出塞。后来,世事变迁,地牛翻身,大地改道,在北边新的出塞口形成,这里就是彻底荒芜,过往行商,便不在此落脚,只偶尔来此捎些货物。两年前新塞口高山塌方,没有办法通过,虽然绕远一些,大家也只能再一次的重走银城。你们第一次出来,听我安排,万事多看,少言。”

其他几人,不住点头,对这位波斯长者信服的很。

“城里有我们波斯会馆,我们随身携带的钱物没丢,这生意就还是有的做!这一遭不为赚钱,我们能保命,熟悉路线便好。”

城门大开,除去城楼上,大门两侧仅有四个守城卒卫。

过往行人,多是商旅。

因城内有大名鼎鼎的捕头小刀,守城卒卫也极是放松,根本不怕贼人进城,只要不犯事,可安然生活,否则,刀爷一出手,那就是拿命来清算。

六个波斯商人,走过丈长的城门,入眼便是一片繁华。

银城建筑看起来虽古老破旧,但街上行人过客却大都衣着干净鲜亮。

各色风情着装,代表着不同地域。

西域诸国,中原江南,塞北荒漠,山乡水泽,什么穿着都有。

保守者全身黑袍只露双眼,开放者犊鼻短裤,赤裸上身。

商铺多是二层石楼,不算豪华,却无比耐用,一面墙至少尺厚,足以隔绝夜晚寒风。

城墙高大,风沙止步,内外形成了鲜明反差。

越是深入越热闹,赫然长街之上,就是一个市场,叫卖吆喝连成一片。

商品摊位琳琅满目,美酒毡毯,鎏金摆件,奇巧器具,珠宝饰物……

景德镇的瓷器,扬州的青盐,杭州的丝绸,陕西的茶砖,乌孙的骏马,龟兹的舞娘,波斯的地毯,应有尽有,目不暇给。

本国商人也经常来此换购,只要双方愿意,一块茶砖也能换一颗宝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