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感觉自己在这次采访之后,受到严重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仅自于体上的变胖,而且源于心灵上的名誉受损,这是工伤!
但是舒婷无法找老板报销,只敢自己发誓再也不去记饭馆吃饭。并为维护名誉,告诉自己的同事,自己对记饭馆的菜并不是十分喜欢,对方于她而言只是一个可可无的存在,她才不是干饭记者!
距离海市日报社刊登记饭馆,已经过好天。舒婷刚一走进办公室,熟悉的同事们便看着她笑。一个同事说舒婷:“你不是说再也不去记饭馆吃饭的吗?但是人说看见你。”
舒婷不答,打电话给摄影师:“下次的采访出,要事准备好,你收拾收拾,们一起出发。”然后便将自己昨天写的稿子拿出,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显得自己好像是个正经记者。
另一个同事叫她不说话,又说:“舒婷,就是那个看到你去记饭馆的人,绝对不会认错。”
舒婷睁眼睛,说:“你怎么这凭空污人清?”
“什么凭空污人清,家就住记饭馆旁边,女儿特别喜欢吃记饭馆的红烧肉,经常拉着去吃。昨天看到的那个人一定是你,理据。没想到啊,你居然食言,你别怪别人叫你干饭记者,因为实在是实至名归。”
”干饭记者的事,和舒婷什么关系。”舒婷涨红脸,说:“只是去那里拍素材,找灵感,怎么能叫做干饭?”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维护名誉,什么绝对不会变胖之类,引得众人哄笑起,店内充满快活的空气。
是的,舒婷又去记饭馆吃饭。虽然她向自己发誓,绝对不会去记饭店吃饭。但是她在吃完那天的酸菜鱼之后,就再也忘不那个酸菜鱼的味道。无论是在家做还是在饭店吃,找不到合适的代餐。周日的时候,她一个人在街边上闲逛,她的脚自己的想法,主动寻找目的地。等到她终于过程,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是走到记饭馆。
她对记饭馆的菜太魂牵梦萦。金黄的酸汤,雪的鱼肉,翠绿的香菜,冒着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酸香味扑面而,让人一闻,就再也不会感觉到胃口不佳。
舒婷偷偷摸摸地走进记饭馆吃饭,以为谁没发现,但是没想到却同事看见。由此,她的干饭记者名号甚嚣尘上,甚至隔壁食栏目的记者在问她要不要换个频道。
他们说舒婷太潜力!
会吃的人才能做好食栏目的记者嘛。
舒婷:“……”
第二天,民生栏目的一个资历很老的记者出差之后,终于到办公室。舒婷感觉自己像是得到拯救,连忙找到这个前辈,将事情原委说出。
她和前辈关系比较好,在她刚进报社的时候,对方给她很多指点,可以称得上是她的师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现在同事们在笑,不懂内心的痛苦。想想去,觉得只赵哥你能懂内心的痛。“
赵哥就是那个采访干饭学生的记者。那个干饭学生是理工学的学生,他在一哭成名之后,前辈主编派去直播采访,本想着挖掘干饭学生上的内涵,反映社会民生问题,直击社会痛点,没想到对方只是为干饭而已。
前辈镇定自若地完成那场直播,但是之后不禁和朋友们吐槽,说那是他采访生涯最重的滑铁卢,值得铭记在耻辱柱上。
舒婷于是找这个前辈求认同:“赵哥,你之前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还不是特别能代入感。然而现在,懂你的痛!”
两人同为记饭馆的受害者,舒婷因为前辈会和她同仇敌忾,没想到前辈在听完舒婷的话之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
前辈在笑完之后,立刻捂住嘴:“对不起,想起好笑的事情。”
舒婷:“……你以为信吗?”
“你知道为什么将那次直播成为采访生涯中的滑铁卢吗?其实不是因为反感那个当事人的举动。”
舒婷些茫然:“为什么?”
“因为觉得太好笑,在直播中没忍住笑场。”前辈高兴地说:“没想到现在还能见到更好笑的事情,干饭人居然在边。”
舒婷:“……”你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
干饭学生朱晓凯不仅在理工学四年级出名,而且在整个学校闻名遐迩,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学弟学妹,知道学校里这一号人。
他因为一份饭掉在地上,便痛哭流涕,还登上海市日报。这太搞笑,噢不,太惨。他们不停哈哈,同时很多人注意到盲点,能让朱晓凯反应这么激动,记饭馆的菜是多好吃啊?
在干饭学生火之后,理工学的不少学子记住记饭馆的名字。这为记饭馆带很多客流量,江淑敏就是其中一员。
江淑敏没吃过记饭馆的饭,但是一直听自己的同学说很好吃,因为自己没试过,所以没代入感,一直觉得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