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李贺的观众应该知道,红衣人这一段,是什么改编的了。
没错,就是李贺的粉丝李商隐写的
李贺死的时候,李商隐才三岁,李商隐并没有见过李贺。
巧的是,他们都自称是皇室的远房子孙。
可能是血脉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李商隐从小就很喜欢李贺,搜罗抄录背诵,甚至动手模仿。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做效长吉。
李商隐和李贺神交已久,成年以后去李贺的老家昌谷,想探寻这位前辈留下的痕迹。
他到了李贺的老家,这个时候,李贺已经过世二十多年。
李商隐碰到了李贺的姐姐。
巧的是,李商隐娶的是王茂元家的女儿,而李贺的姐姐也嫁到了王家。
所以李贺和李商隐不仅同样是李唐皇室的远亲,还有一层姻亲关系。
李贺的姐姐告诉李商隐,弟弟李长吉没有死,只是被仙人接去天上了。
李贺的姐姐说她是亲眼看见的,绝对没有说假话弟弟就是被仙人接走了并且详细描述了场景。
李商隐把李贺姐姐说的话都记了下来,写成了李贺小传,里面的李贺被红衣人接到了天上。
后来,太平广记按照李商隐写的小传,编了一个李贺入梦的故事。
红颜易逝,才子短命。
前面说了,王勃也是二十七岁死的。
古代大诗人好像都有一个“七岁能写诗”的定律,现在来看,好像也有一个“二十七岁容易没”的定律。
古青青视频做得非常完整,选取最契合人物的纪录片,然后剪辑进去,再加上自己的讲解。
当然,在她讲解的时候,这个视频并不是空荡荡的黑屏,也有来填充的素材。不然也太无趣了。
比如现在,她刚好讲到了李商隐。
画面上适时出现了李商隐的介绍,和李贺小传的原文。
这样方便观众一边听她讲话,一边感受李商隐这位迷弟对于李贺的喜爱。
氛围感唰唰地上来了。
这时,视频中的一行字被红色的下划线特意标注出来。
古青青说道这行字的意思是红衣人跟李贺说,天上不苦啊
所以后来就有人推测,李贺在临死的时候,应该过得非常痛苦。身体又不好,家里又贫穷,心绪又忧愁,他应该是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死的。
问题来了,李商隐给李贺写了一个这么具有玄幻味道的传记,难道他真的相信李贺的姐姐、真的以为李贺成仙了
其实不然,李商隐在传记后面,写上了自己的感想。
“天空碧蓝高远,天上真的有天帝吗如果真的有的话,天帝那么高贵,天上肯定也有文采超凡的人,为何非要眷顾李长吉,而让他不长寿呢”
“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郎,为什么天帝重视他世间的人却又不重视呢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1
大家应该能看得出来,李商隐也不相信李贺是真的被仙人接走了。
可是李商隐对李贺之死很遗憾。一是怨恨老天早早夺走他的性命,二是怨恨世人有眼无珠,对他的偶像不重视。
对了,李贺除了李商隐之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粉丝,大家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字,唐朝大诗人杜牧。
写清明阿房宫赋的那个诗人。
我们现在把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其实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李贺。
李贺死后,有人整理他的诗集。杜牧很喜欢李贺的诗,所以给这个诗集作序。
杜牧说“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他说,如果李贺没这么早死,再稍加磨炼一下,说不定就能超过离骚了
屈原在诗坛上什么水平,不用多说。杜牧直接把李贺抬到了外太空,可想而知他有多喜欢他。
在她说话的时候,李商隐的资料和代表作被杜牧取代。
左边放着杜牧的画像,右边滚动播放代表作清明阿房宫赋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李长吉虽然死得早,却开宗立派,一手缔造长吉体。在千年之后,依旧有人记得他并且怀念他。
如果李商隐和杜牧知道,应该会挺高兴的吧。
真正的李商隐如今恰好在李贺的老家,准备收集资料,给偶像写个传记。
李贺死后,诗文多散佚,资料也很少。
这让很多喜欢李贺的人深深遗憾。
一种浓烈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他要还原偶像的形象
这样后人看李贺诗句的时候,就能越发接近李贺了。
当听到第九位诗人是李贺的时候,他激动得脸都红了。
天幕真有眼光啊
李贺就该上这榜单
李贺这种诗风在整个大唐都很少见,即使有这种风格,也没有他半分精髓。他学了很久,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李长吉那种超出宇宙的想象力。
李商隐默默想,偶像李长吉的名次低了
哼,要是他来排榜单,李长吉妥妥第一,绝对不会让他屈居第二。
正当他有些愤愤不平的时候,听到自己和杜牧前辈居然被后人称为“小李杜”,顿时一惊,狂喜涌上心头。
他又为自己青史留名而高兴,又为自己和杜牧齐名高兴。
啊,他也很喜欢杜牧这位诗坛前辈。
小李杜也有姻亲关系,杜牧是李商隐的表哥杜悰的堂弟。
李商隐情不自禁想起杜牧,有些惆怅,自言自语“我们俩之前见过一面,我给前辈写了两首诗,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司勋,哎呀,他怎么一首都不回我呢”
“他看到天幕了吗他知道了我们俩被称为小李杜了吗”
杜牧,我想跟你做朋友
青楼中,杜牧喝酒喝得正欢,兴至浓时,直接写下一首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出生名门世家,不缺钱财,很喜欢逛花楼。他也知道这样不好,自己十年时间都没所得,只得了青楼之间的名声,太可笑了
他想要的是封侯拜相,青史留名
可是现在朝廷朋党竞争激烈,他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十年了也不得寸进。一腔雄心壮志无处抒发。
除了逛青楼,还能做什么
这时,他突然听见天幕说自己是大诗人。
听这意思,他应该是靠着诗句青史留名了。
他为留名高兴,却又有些无奈,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不是他想要的出名方式。
他写诗只是业余写写,主业是当官啊。
他想青云直上,封侯拜相,名垂青史。
比起“大诗人杜牧”,他更想听到“宰相杜牧”
他心情复杂之余,又听见自己和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感觉自己深深被侮辱了。
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怒摔酒杯。
把旁边的歌女吓了一跳“大人,出什么事了天幕不是在夸你吗”
杜牧揉揉眉心,这种事不好跟外人说出口“没什么。”
李商隐是刘蕡的人,刘蕡在牛僧孺手下做过幕僚,而杜牧是牛僧孺的人。
所以他们在朝廷上算是一派,不过是原先。
第一次见面,李商隐就很喜欢他,给他写了一首诗。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夸杜牧是个欢场高手,特别会写悲伤离合,没人写得比他好。
如果是旁人听了估计会很高兴,可是对于杜牧来说,这一下子,可算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杜牧是因为政治上不得志,所以才沉迷青楼,不得不写伤春悲秋,写些骚诗。
结果李商隐还夸他写得好
杜牧心中腹诽,这个李商隐是真没情商。
唐朝诗人经常玩和诗,你写一首,我写一首,感情很快就升温了。
按道理来说,李商隐给杜牧写诗,杜牧于情于理是要回的。
可是杜牧很不高兴,所以就没回他。
谁知那李商隐没得到回应之后,也没感觉到自己不对,屁颠屁颠又给他写了一首拍马屁的诗。
如果说第一首诗还能接受,那第二首诗就直接令人说不出话了。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杜牧你的诗写得太好了,你的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
江总诗写得确实好,可是他是陈后主的昏庸宰相。每天陪着陈后主饮酒作乐,根本不理政务。君臣如此,国家日渐衰败。
这大概就类似于,夸一个皇帝字写得好看,结果夸的是“你写的字真像宋徽宗啊你前世是宋徽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