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一百九十一章 德国之行(三)(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恪一行在受到希特勒的迎接之后,晚上在参加了德国方面举行的一次欢迎晚宴。第一天肯定不可能谈正事,所以晚宴之后,李恪一行就被送到了下榻之处,而希特勒则是把一众亲信叫来,询问一些情况,特别是戈林,当然还包括冯·塞克特这位一手促进中国陆军改革的人。

“总理阁下,此次中国中央政府对于陆军改革计划很热衷,我觉得我们可以借此加深更深一步的合作。通过加深合作,保证我们在中国的影响力,一个亲德的中国,对我们国家是个很好的结果。”冯·塞克特虽然话少,但说的的时候,一般都能点明重点。

冯塞克特的话,希特勒很认同,对于这位前国防军总司令他比较敬重,而且对方所说也很有道理。

“塞克特将军说的有道理!”希姆莱当即赞同道,“现在的中国政府曾经驱逐苏联顾问、跟苏联交恶、围剿红军等,说明中国政府的反共立场很坚定,跟其加强合作很有必要。

而且一个强大而亲德的中国,肯定会迫使苏联加强远东防御,也能牵制苏联人的注意力,让其成为我们在政治上的反苏盟友。”

希姆莱这人反苏态度很明确,而且希特勒对于苏联也没有好感,不然也不会一上台就开始减少魏玛共和国时期跟苏联的合作,并逐步撤回军事技术人才。

“元首,我有补充的!”见希姆莱这么积极,戈林也不甘落后。“现在我们德国需要复兴,而复兴需要足够的资源和市场。现在美英法等国大打贸易战,加强贸易壁垒,对于德国的复兴影响很大。但中国不同,那里有着广阔的市场,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认为加强跟中国的合作,是德国复兴的关键。

今天在飞机上,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李将军就有意采购100架以上的ju-52飞机,而且用美元支付。这还只是空军方面的武器装备,按照塞克特将军提出的《陆军改革计划》,中国陆军未来肯定会采购不少武器。”

从这可以看出在场对于希特勒的不同态度,戈林和希姆莱叫希特勒为元首,冯·塞克特则是叫对方为总理。跟戈林和希姆莱是希特勒的追求者,但冯塞克特并不是,他只是把希特勒当成国家总理对待,没有那份狂热,作为德国人,他自然应该为政府效力。

但他也有点担忧此时的德国。德国10万精锐陆军的军官团和素质极高的士官们是他的成果,在他看来一支部队能否保持较强的作战能力,应该取决于一个良好的参谋体系,这也是为什么他成立军官团领导德军。但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势力伸入德国军队,让他有些担忧,他担心这样会削弱军官团的作用。

当然他希望这个担忧是多余的,也希望希特勒能真的带领德国走向复兴。

“戈林说的不错,中国的钨、锑等战略资源是我们急需的。不过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能力,能够承担起60个师的武器从德国采购吗?”希特勒了解过中国的财政,并不是很好,不然也不会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总理阁下,我们加强跟中国的军事合作,不能只靠卖武器,那样并不能让中国保持对苏联的威慑。现在中国有一定实力的军工基础,但是比较薄弱,我的建议是帮助中国建立起军事工业,在其军事工业体系建成之前,我们售予对方武器武器其部队。

要只是卖武器,并不能加强我们两国的关系。中国可以从我们这买武器,也可以从美法等国购买,通过卖武器建立起来的军事合作并不牢靠。

而且我还建议提高对华军事顾问级别和规模,从现在的私人性质转变为公开的合作。”冯塞克特认真说道。

之前中国跟德国的合作大多是躲躲藏藏,连军事顾问也都说成是私人自发行为,政府根本不承认。就连在中国日本的冲突上,德国也一直保持中立,并不想干涉过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