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华飞机制造厂,有两个分厂,第一个自然是眼前这家一厂,主要生产战斗机,偶尔夹带生产侦察机、教练机。二厂,就是因为生产ju-52建立的,现在主要在生产ju-52的客机、运输机、轰炸机三个型号。
“你们这是盯上贵阳那家制造厂很久了吧?”李恪指着巴玉藻开玩笑道。
“嘿嘿,反正留着,也是留着,我们可以派人去建立生产线,要是老板这边能再买点设备回来,就最好了。”巴玉藻大方承认道。
“买设备需要时间,我也不能确定能不能运回来。这样吧,我先让中华重工那边试着能不能复制出那些重要的机器设备,做两个打算。”这个事李恪也不敢打保票。
“哦!”巴玉藻有些失望,不过也能理解自己老板的难处,“那新式战斗机航空委员会打算采购多少架?现在都没有正式的命名,难道叫q-2?”
“航空委员会那边不会拿钱出来采购,现在不走那边,不过第一批生产的数量不会下于100架。至于正式名字继续沿用以前的惯例吧,就叫q-2。”李恪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李恪突然有种用歼字开头来命名飞机,不过这个时候战斗机,也就是歼击机的都被称作驱逐机,包括此时的中国也都这么叫的。按照他发明的拼音,首字母自然就是q。就像ju-52在中国的三个版本,除了客机和民用运输机依然采取德国原称呼,军用运输机被称为y-1,轰炸机则是被叫作h-1,都是用的首字母原则。
所以李恪暂时不想去跟航空委员会那些人争为什么驱逐机要被改成叫歼击机。
。。。。。。
“彰任,没想到啊,李主席居然是你的姐夫,你这以前瞒的够深的,我们都不知道。”
李恪在前面和巴玉藻在那聊着正事,后面一群学生则是在那小声议论着刚才发现的大秘密。
“我也是知道没多久,以前我姐姐很少跟家里联系,后面我才知道的。”黄彰任撒了一个小谎。
不过他这个谎,这些同学都相信了,毕竟要是很早就知道,黄彰任不会一点破绽都不露出来。
“那可是李主席啊,我们学校的灵魂人物,我都还打算考取他建立的留学奖学金,那样我就可以去国外深造,学更多的东西,好回来报效祖国。”其中一个学生看着李恪的背影,双眼都充满了崇拜的眼神。
“我就不去考了,现在可能就要跟日本人打仗了,我就想留在国内多尽点力,等打走日本人,我再去考虑留学。”黄彰任虽然也想出国留学,但暂时没这个打算。
“不会吧,你这学习又好,又是李主席的小舅子,留学是稳妥妥的,这都放弃?”旁边的人有些惊讶。
“我们学校也有研究生,我就考本校的就行。”黄彰任固执的摇了摇头。
“本校倒也可以,不过跟出国留学相比,还是吸引力小了点。”
武汉大学虽然开办了研究生教育,但很多人更想出国深造。对于这个,学校虽然会劝说,但不会强行逼着留下,只要考上了留学的奖学金,就可以申请出国留学。
虽然这些留学的人会有一部分留在国外,但只要有一半以上回来,李恪就很满足了。
而且就研究生教育而言,此时的国内敢欧美强国,的确差了点,这是事实。这个不能急,总不可能,几年内就能让一个学校媲美顶级名校,这肯定不现实,这都需要时间积累。
因为今天出去玩了玩,看了看电影,所以更新晚了点。第二更可能写出来,今晚不会审核,就别等了。章节错误问题,我会找编辑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