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准备积极抗战,唯独平津地区的29军,因为宋哲元以跟日军华北当局达成了协议,对于日本仍然抱有幻想,加上天生防备中央军的心理,对于抗日有些抵触。
虽然29军下面的将士都想抗日,但29军作为一支旧军队,宋哲元在这支部队里的说一不二。即便是秦德纯、佟麟阁、赵登禹等人坚持做好抗战准备,但宋哲元的一纸命令,就让他们多天的准备化为乌有。
而此时的日本国内,虽然内阁达成不扩大的方针,但却管不住陆军方面的行动。倒不是近卫文磨反对对华战略,他可是一直支持的,只是他不想发动全面对华战争,认为会把日本拖入战争深渊。他更希望慢慢蚕食,先逼迫老蒋同意华北自治,然后一步一步来,但军方,特别是陆军显然不认同这个策略。
加上29军的懈怠,让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国内更是极大助长了主战派的信心,这让近卫内阁之前的不扩大方针显然付之东流,军方有可能再一次绑架政府。
虽然对此,近卫文磨感到很不满,但却无法制止军方的行动。华北日军撇开内阁,不断增兵平津地区,7月25日,兵力达到了6万人。
为了给侵略战争提供借口,相继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由于之前宋哲元对日本抱有幻想,准备不足,造成廊坊火车站失守,并让日军一度从广安门攻入北平。
此时宋哲元便明白日本在利用他,慌了神的他连忙向南京求援,增派援军。南京则是指示宋哲元撤到保定指挥这场已经来临的大战,并让增援河北的部队迅速北上。
不过宋哲元之前不准备的恶果开始显现,28号,在日军的全面进攻下29军节节败退,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牺牲,宋哲元这才急忙忙撤出北平。
29日凌晨,北平沦陷!
30日下午,天津沦陷!
这个时候,老蒋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商量对日作战,而就在此时,上海虹桥,几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闯入中国机场挑衅,虽被击毙,日军则是以此为借口迅速增兵上海,短短几日就多达数千人。
憩庐,此时不仅何应钦、李恪、陈诚、张治中等中央系高级将领在,连蒋百里、杨杰这些军事战略家也在,甚至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也在。
十来人的存在,让老蒋的书房一时间显得有些热闹,不过这个时候众人的表情都比较严肃。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挑衅,意味着什么在场的人都清楚。
“委员长,现在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已经很明显。我们不能按照日本的意思,在华北跟日军展开决战,那样我们完全是被日均牵着鼻子走。而且华北地势平坦,适合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而我们现在只能防守,可华北的地形并不适合防守。
我们应该淞沪地区主动开辟战场,吸引日军注意力,迫使日军沿长江西进,我们就可以利用修筑的国防工事以及有利地形层层阻击,削弱日军的进攻优势。
通过拉长日军战线,让日军守卫不能相顾,那样我们就能挡住日军第一波攻势。正如李司令和杨将军在《国防论》{由于李恪的横插一脚,蒋百里的《国防论》就变成了《国防新论》}所言,对日作战,应该坚持持久抗战。
日本虽然工业以及军队实力皆强于我们,但人和资源的不足就是他们的最大短板。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定的国防工业基础,只要战略得当,坚持下去是有很大希望的。
通过在淞沪这边开辟战场,我们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心急的蒋百里当即就建议道。
“蒋顾问,你这说的我无法赞成。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要是在这里开战,不仅会引起列强干涉,引起外交纠纷。而且在这里开战,势必会影响江浙地区,江浙地区是政府主要财政财源地,而且大部分工商业都集中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