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这么说自然有着他的底气,随着第二兵工厂{即迁到万源的汉阳兵工厂,其他的,金陵兵工厂为第一兵工厂,杭州兵工厂为第三兵工厂,巩县兵工厂为第四兵工厂,四川兵工厂为第五兵工厂}和第五兵工厂开始全力生产中正式步枪,每月的产量已经恢复到一万支,就这产量,一年就能配齐15个师的需求。
而且随着生产时间变成24小时制,中正式步枪每月的产量将会翻倍。而且第四兵工厂的汉阳造产能已经恢复到搬迁之前,过段时间还能进一步扩大。
要是全部兵工厂产能达到最大,一年可以武装30到40个师,这样的情况下,何必去苏联求着要武器援助,要的越多,就越受制于人。当然暂时的武器产量还不能达到最大,机器都还没开始全负荷运载。但只要给时间,一到两年内就能实现。
现在中央系军队步枪口径都是7.92,突然弄进来一批苏式莫辛纳甘,难不成他还让兵工署专门去新建几条7.62口径子弹生产线。李恪想从苏联那边获得的,也就只有飞机,毕竟国内这两家飞机厂的产量着实低了点。
飞机厂的机器设备可不像兵工厂的设备,大多可以自产,飞机厂的设备主要得外购,即便是24小时制,也只能扩大一倍多点而已,硬件设施决定了产量就只有那么多。除非是苏联肯给生产线,但这貌似不现实,苏联不会给,只能等几年后的美援,看到时候能不能从美国进口一批设备,来扩大产能。
“外蒙?”
李恪在这说到这两个字,让老蒋也觉得有些头疼。他也想把这个地方收复,但通过谈判显然很难,苏联摆明了是想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中苏的缓冲地带,除非是通过战争抢回来。
但这跟苏联开战,老蒋一有这个念头,当即就扔的远远的。他跟日本开战都没底气,还跟苏联开战,而且张学良的中东路事件可是个摆在面前的例子。
“校长,苏联肯定会谈这个地方,我们绕不开。不过我们现在也没实力去收复这个地方,可以不承认其独立,反正在苏联面前不能松口,不然我们可真成了民族罪人。”李恪就怕老蒋经不住苏联的压力,把这个地方卖了。
历史上卖这个地方,经历很多次、好几任,这笔烂账就到了新中国,想要也都要不回来了。二战期间和二战前有着很多机会,但都要不回来,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了超级大国,更不敢要了。老蒋也就只能在地图上画着那么一幅地图,来说明这个地方曾经属于中国。
怎么说呢,这就是弱国的下场。
在场的几人听懂了李恪的意思,知道现在没能力也没条件收回来,但就是不承认其独立,等以后有机会再说。这个不知道算不算自欺欺人。
老蒋斟酌了一会儿,便对杨杰说道,“耿光,这个事你去负责。我任命你担任赴苏考察团团长,尽可能给我们争取利益,在武器方面,就按照兴华所说,步枪、机枪这些就别提了,最好是多要点飞机回来。
还有在外蒙的问题上,你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但有一条,不能写入条款里面。”
老蒋这话又有些艺术了,他没表明什么态度,即便是默认了外蒙的现状,但只要没写进条款,就不算数。当然这个苏联方面会不会接受可就不清楚了。
“委员长放心,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一定不辱使命。”杨杰此时也放下以前对老蒋的不满,毕竟在民族危亡光头,其他事情都可以忽略。
“那委员长,叫我留下的意思是?”旁边的蒋百里询问道。
老蒋认真道,“百里,让你留下是因为我想让你出使欧洲,尽可能为我们国家争取支援。其实兴华可能是最好的人选,但现在战争已经来临,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蒋百里点了点头答应道,“委员长放心,我一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