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斯鹏文和叶挺等人的建议,能被人支持的原因。相比于之前刘戡所说的被动防守,他们更希望打的主动一点。
叶挺说完之后,便发现李恪在开头之后,便一直没说话,反而是微笑着看着他们争论,即便是自己抢了对方几个爱将的威风,也没开口制止。
“叔民,你怎么不说话?我知道你肯定心里有谱,说出来让我们都听听如何?”叶挺笑着道。
李恪笑着道,“希夷,说实话,合肥我还真没考虑进去,我开始也确定日军会分兵。拿下滁州后,日军肯定不会把几个师团放在一起北上,可能会分成两路,一路走嘉山,沿着津浦铁路;一路走定远,然后同时指向蚌埠。
合肥我之前也想过,不过日军应该知道合肥的重要性,要是进攻合肥,无异于自捅娄子。不过听你这一说,以日军的一贯作风,还真有可能,看来我得修改一下计划了。”
李恪这话,无疑是承认自己也有考虑不足的地方,这让众人都很惊讶,叶挺则是连忙摇头道,“其实这也没什么,现在日军还没分兵,一分兵,其实都知道怎么回事。而且从浦口到合肥的路程,日军没有两三天根本到不了,也足够提前应对了。”
虽然李恪谦虚,但叶挺却知道当着这么多李恪手下的情况下,抢对方风头并不合适。
李恪多看了叶挺一眼,多年不见的确变化不小,“希夷,其实你要是离开新四军,我绝对能帮你在委员长面前求得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的位置,而且下面的部队还是全德械的。”
旁边的万耀煌等人一听,也很震惊,没想到李恪如此看重叶挺。全德械的集团军,再怎么也有两军四师,五万多人吧,甚至还可能更多,像第3集团军这样的规模。
叶挺果断拒绝道,“叔民,这样的话以后别再说了,我是不会答应的。”
“无妨,这个承诺我当着这么多人摆在这儿,要是希夷你新四军那边不如意,随时可以来找我,这个承诺随时有效。”被叶挺当着这么多人拒绝,李恪也没生气,反而微笑道。
他在说出那句话之前,他就有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要是对方现在答应了,他或许还会看轻对方。
“我只能辜负叔民你的好意了!”叶挺神色很坚决。
见叶挺这样,李恪也不在纠缠这方面的事,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津浦线上。
再修改计划后,李恪就下了一道命令,让滁州的郑洞国16军后撤至池河,在池河南北两岸的池河镇、三河集,以及西北方向的定远构筑新的防线。
随后下令22集团军的孙震第41军调驻嘉山;李家钰的47军配合斯鹏文的第2军负责蚌埠、凤阳、怀远等地的淮河南北两岸的防守任务;刘堪第84军和45军,分驻淮南、宿州。
至于第25军驻扎合肥,新四军则是跟41军配合,负责敌后游击战,策应正面战斗。
中间也有人建议让新四军加入正面战斗,但叶挺以新四军人少,没有正面战场经验,反而擅长敌后游击战,最后李恪同意了。
除此之外,李恪还下令把第4集团军的第17军和第28集团军的89军分别调至岳西、六安,作为预备队。
后面两天,日军的行动也正如叶挺所预料,分兵了,还是分成两支,而是分成三支。一支以第116师团和13师团一部,沿着津浦线北上,直指嘉山,这是右路;中路为日军第9师团,意图进攻池河镇;左路的偏师则以106师团,进攻合肥。
除此之外,日华中派遣军还把驻守南京的第11师团作为预备队,分发大量弹药,随时可以出发。而在南通、扬州等地,日军第18师团也开始接管13师团占领的江北诸地,意图把13师团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