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百八十二章 布局和阴谋(五)(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真的?白主任,你们来的时候坐的那飞机不是德国的飞机吗?”蒋经国疑惑道。

“蒋县长,那飞机本就是德国设计的,只是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引进了生产线,自己组装生产。我们的新式客机已经出来了,给校长配的那架专机还在装修中,相信年前校长应该就能坐上比现在这飞机更好的专机。”李恪笑着解释道。

显然新式轰炸机量产型下线,让他很是高兴。相比于之前一直是生产德国ju-52改装的轰炸机,这款独自设计、制造的新式轰炸机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了非凡的寓意。

从战斗机到运输机,再到轰炸机都实现了自产,对于目前的抗战来说帮助很大。

当然这款新式轰炸机的产能不大,这个俞大维、王助他们早就跟李恪说了。所以在新式轰炸机研制期间,轰1的改进也在进行。新改进的轰1,型号是轰1c型,相比于之前的两个小型号,c型的性能提升不少。

由于机体的限制,航程无法改变多少,不过速度以及武器有了不少改变加强。c型配备的是3台950马力的发动机,牺牲载弹量后,装备2挺12.7mm机枪和4挺7.92mm机枪,最大速度达到了389km/h。虽然航程短,但更像是空中的机枪堡垒,而且皮糙肉厚。

对于这款飞机,李恪的定位是短途轰炸和支援,而且还有着很强的自保能力。未来轰二的改进型,也会朝着这个方面加强,这样才能单独执行轰炸任务。

“没想到!真没想到!”蒋经国显然很是震惊,“没想到我们连飞机这么先进的武器都能生产了。那岂不是我们很多武器都能自产?”

蒋经国看着李恪,一脸询问之意。李恪点点头,倒也没隐瞒,“肯定得,小到子弹步枪,大到飞机大炮,我们都能生产,唯独海里的武器不行。”

其实并不是海里的武器不行,只不过因为沿海就剩下福建和广州两省还未遭受日本的进攻,而且日军很快就会想办法切断中国的海上交通要道。所以没法生产海里的武器,武汉和重庆的造船厂,都在生产小吨位的军民舰艇,而且还是在江中使用。

看到自己儿子这么惊讶,老蒋也开口了,“经国,兴华就是你学习的楷模,你有空多向兴华请教。我们能自产这些武器,兴华的功劳很大。”

“校长谬赞了。其实这些都离不开校长的支持,还有德国的支持,不然我们也很难建成能自给自足的军工体系。”李恪何尝不知自己现在的处境,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抢老蒋风头。

拍马屁而已,又不损失什么,给足对方面子,自己的日子好过点。

“我记得兵工署在江西有个兵工厂吧?”老蒋好像想起什么。

“是的,委员长。”熊式辉回道,“在赣东。我之前去看过,很好的一家兵工厂,陈部长、薛司令指挥的第九战区和第三战区的武器弹药,基本来自这家兵工厂。”

见熊式辉迫不及待站出来回道,李恪不禁多看了对方一眼,对方倒是挺了解这第三兵工厂的吗!

“兴华,我们后面抽空去看看如何?这没问题吧?”老蒋问着李恪。

李恪道,“校长作为国家领袖,自然有权去任何兵工厂。不过学生希望不要报道,也别声张,这里距离日本占领的区域不远,很容易遭受日本的轰炸。”

要不是第三兵工厂是把山挖空了建的,不然早就被日军的飞机给炸没了。李恪担心老蒋等人好大喜功,不经意就把绝密给泄露出去。

“兴华说的没错。”老蒋点点头,“蔚文,这个事你负责,可以把这个加入行程之中。”

“好的,委员长。”林蔚点头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