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百九十章 事情发酵(五)(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汪主席,报纸上说的肯定都是老蒋示意的,他视主席您为心腹大患,自然趁机大肆抹黑。”看到汪精卫心情焦虑,旁边的曾仲鸣只能好言相劝。

“日本人那边怎么说?我付出这么大代价逃出来,难道他们就想卸磨杀驴?”对于国内的舆论,汪精卫可以不管,他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是由后人来评判,只要他真的促成了和平,舆论就会偏向他的。

反倒是日本人的态度有些不确定,他来到河内这么久了,日本人并没有实际上的行动,他心里不禁有些担忧。

“周部长已经代表你去了上海,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陈璧君知道枕边人的担心,自然愿意帮其分担。

汪精卫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儿道,“告诉他,不要答应太苛刻的条件,我们是为了争取和平的,不是真的像那些无知的人说的那样是卖国。”

此时的汪精卫想法很美好,认为日本人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和谈,只要日本人同意,那样他就能真的争取和平,看还有谁敢说他卖国。

陈璧君也想让丈夫省点心,但还是忍不住说道,“周部长毕竟不是你,他此去是为了给你打前站,真正跟日本人的谈判还得靠你跟日本人谈。

你现在也别着急,周部长毕竟刚去,不可能这么快就有结果。这段时间我们应该以河内、香港为根基,宣扬我们的观点,争取得到更多的人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在日本人面前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不得不说,陈璧君这人在很多事情上跟宋美龄有些像,出身于富裕家庭,对于政事都很热衷,而且性格上也差不多,任性、跋扈,很多时候都把自己的丈夫吃的死死地。

汪精卫属于那种老奸巨猾、深藏不漏的人,但办事瞻前顾后,柔弱有余,刚猛不足,而陈璧君在这些方面弥补了汪精卫的不足。就拿这次叛逃,汪精卫事前一直犹豫,就是陈璧君在背后大力支持,才有一行人出现在河内。

听到妻子的话,汪精卫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透过窗户看向外面。汪精卫居住的房子是个不大的西式花园洋房,条件还行,而在外面,河内当地的军警则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汪精卫居住之地包围着。

倒不是法属东印度当局想要把汪精卫抓获,然后移交给中国政府。法国并不想掺和这件事,之所以派这么多人保护是因为汪精卫的身份特殊,法国殖民地当局为了安全起见才派了这么多人保护。

保护不是软禁,汪精卫等人的自由还是有的,只不过现在汪精卫并没打算到处跑。他深知军统、海统的实力,由于活动范围的原因,或许海统在河内的实力远远甚于军统,他也担心老蒋会派人来暗杀他,所以他现在也不常外出,即便是外出也有很多人保护。

看到这些殖民地军警,汪精卫突然想起一个事,“龙云那边现在是怎么回事?当初不是说好我发表电报后,他就通电响应吗?怎么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

汪精卫深知自己争不过老蒋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军权,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对龙云就很重视。

陈璧君摇头道,“龙云现在自身难保,听说老蒋下令组建了新编第5军,就驻扎在云南,军长是黄埔一期的郑洞国。而且还把彭善调去担任云南省保安司令,虽然没动龙云,却开始削弱他的兵权。

龙云此时本就是两边派,见老蒋要收拾他,他立马在谴责你的电报上悄悄附上了他的名字。此时让他发通电支持你很难。”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是个机会。”汪精卫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高兴,“老蒋如此对他,他肯定心怀不满。龙云在云南经营了十来年,根基深厚,即便是老蒋安插了自己的人,短时间也动摇不了龙云在云南的威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