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本来就对英美等工业强国很是崇拜,跪太久了站不起来,也不敢得罪英美等国,所以回答的很干脆。
“不妥。”白崇禧摇头道,“李主任{昆明行营主任}在电报里说了,日军可能会出动两个师团偷袭腊戌。腊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防备日军两个师团的偷袭,必须得有两个军才能确保腊戌的安全。
现在远征军的兵力很分散,仰曼铁路也有日军主力在推进,要是这个时候分兵去救援英军,很冒险。先不说能不能解救成功,就算是成功了,但丢了腊戌,对于远征军就是灭顶之灾。
而且英国在缅甸作战根本不顾远征军的死活,临阵脱逃,使我军侧翼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这样的盟友不要也罢!”
对于白崇禧的气话,何应钦并不是很赞同,英国人是有点不太厚道,但毕竟是盟友,而且都已经求过来了,不可能置之不理。但也必须考虑腊戌的安全,不能为了救英军而不管腊戌。
“委员长,我觉得可以这样。英国人那边的求援,我们可以答应下来,但如何营救,还需李主任根据情况而定。不管是派多少兵力,但只要我们拿出了一个去救的态度,就算不能救出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没什么好说的。”林蔚想了一会儿建议道。
林蔚虽然是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但他现在的位置注定了不能表达太多的个人喜好。所以他给的建议,并不像陈诚那样直接去营救,只是更委婉点,或者说就是两不得罪。
老蒋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远征军的兵力还是有点不足,这样吧,从国内再抽调两三个军支援缅甸战场。你们觉得派哪几支部队合适一点?”
“校长,现在日军的主要在进攻长沙等地,九战区目前的兵力恐怕不适合抽调出去。反倒是六战区现在依然兵多将广,可以从六战区抽调。”陈诚当即说道。
“六战区防守的地方很多,而且拱卫重庆,不适合抽调太多部队。”白崇禧摇了摇头,对于陈诚这种自私的做法,他也看不惯,但老蒋一直重用对方也很无奈。
何应钦心生一计,想到被陈诚排挤的关麟征,便建议道,“现在三战区暂无战事,我觉得可以把唐式遵的23集团军调回归于六战区管辖,然后从六战区抽调两个军组建一个新的集团军加入远征军序列。”
“那谁担任这个集团军总司令合适?”老蒋问道。
“可以让关麟征前往,并把其麾下的52军调去。陈部长,一个军应该不影响九战区的对日作战吧?”何应钦一脸微笑。
“那倒不至于。”陈诚大方道,倒不是他很大方,他早就想把关麟征给调出九战区。
何应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推荐关麟征。在中央军内部,何应钦不敢明着像李恪、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人这样拉帮结派,但也有一部分黄埔学生愿意听他的指挥,关麟征和杜聿明就是其二。
关麟征虽然在九战区担任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但实际上备受排挤,所以何应钦就想办法把对方调出来,而远征军无疑是个很不错的去处。何应钦没有跟李恪争夺远征军领导权的想法,虽然他跟李恪因为一些原因有着矛盾,但把关麟征和杜聿明调过去不用担心被排挤,李恪的人品他还是挺放心的。
杜聿明已经是一个集团军的总司令,要是再把关麟征调去,何应钦在远征军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也算是变相给亲自自己的将领给了一个好的去处。
“这个办法可行。”老蒋思考了一会儿便答应了,“正好第5集团军的番号还空着,就让关麟征去担任这个集团军总司令,再从六战区抽调两个军加入该集团军的序列,具体哪两个军,就让兴华自己决定吧。
还有唐式遵,回来后就让他去昆明行营,兴华能压住他。至于集团军总司令一职给王鼎元,让他好好整顿一下那两个军的川军,作为远征军的后备部队。缅甸那边,让兴华自己看着办,单有一点,那就是英军必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