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的国内局势?”老蒋一愣,“现在考虑这个是不是太早。。。。。。”
老蒋还没说完就想到一个事,便闭口不说而是按照李恪的提醒,思考日本投降的国内局势。现在国民党军队主要在南方,北方除了西北外,就只有河南、山西以及山东有部队,再往北就没了。
如果日军投降,他的部队想要赶到北方需要时间,但八路军和新四军就在北方,接收平津等大城市就更加便利,甚至连东北都是gcd的地盘。自古中国一统,多是由北向南,占据了华北和东北的gcd就相当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中国,这不是老蒋想看到的局面。
不仅老蒋想到了,白崇禧、何应钦等人都想到了。抗战前那么弱小的红军他们都消灭不了,要是占据了整个华北和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他们还能消灭吗?
想到这儿,老蒋不禁看向李恪,“兴华,你的意思是?”
“校长应该也想到未来的局面,要想那种局面不发生,我们必须不断反攻。军队整编是必须的,但可以一边整编一边反攻,我们想要在战后掌控国内局势,现在就必须考虑战后的事情,然后做出相应的部署。”李恪建议道。
国民党的问题本来就严重,就算是全力整军,估计整到最后军队的战斗力更差。这不是危言耸听,战斗期间或许不是那么明显,但只要一闲下来,很多人就会乱想,特别是贪污,肯定会大幅滋生。
“你说有道理,是我想的太好了,没有往坏的方面想。”老蒋便借了个台阶下,至于是不是真的听进劝了,李恪就不知道了,“对了兴华,关于你接下来的任命,我打算组建武汉行营,负责指挥第6、第9两个战区的作战,你去担任行营主任。
还有就是经国一想去前线看看,我说前线很危险给他安排点轻松又安全的工作,他又不愿意。想来想去,我就想让他跟着兴华你,好好学学,免得什么都不懂。”
李恪看了一眼小蒋,又看了看老蒋,没想到对方居然会让小蒋跟着自己,这就让他不禁猜测对方的用意。这老蒋让小蒋过来,又不安排具体的职务,反而让自己去安排,这可是烫手山芋,一个不好就烫着手。
陈诚则是幸灾乐祸,这个太子爷可不是省油的灯,去了李恪手下,估计也会让李恪很头疼。
李恪等人走后,小蒋就忍不住问道,“父亲,你之前不是打算让我去三青团吗?怎么突然去李主任的麾下任职。”
“经国,兴华这人能力很强,无论是打仗,还是理政,让你去他下面是让你去学习的。三青团的事情暂时不着急,先去兴华手下待段时间,然后写一篇总结给我。”老蒋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父亲!”小蒋虽然有些不解,但没有拒绝。
老蒋也看到了自己儿子眼中的疑惑,但没有过多解释,有些事情不好告诉对方。他之所以临时改变主意,也是想试探一下李恪,看对方会怎么安排自己的长子。
坐在吉普车上,听了李恪说了刚才的事情后,黄淑仪忍不住问道,“这老蒋突然把小蒋安排你这里,你打算怎么安置对方?要不直接给他一个闲职供着算了。”
李恪摇了摇头,“肯定不能给闲职,老蒋这是试探。既然老蒋把自己的儿子塞过来,那我就给他一个实权,不过就看小蒋敢不敢担任了。”
“什么职位?”黄淑仪好奇道。
“让他去负责管理军纪。六战区虽然军纪一直很好,但也不好保证我离开这一年有没有变差,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整顿一下。”李恪淡淡道。
黄淑仪恍然大悟,顺便白了一眼李恪,说什么整顿6战区军纪,摆明了是对9战区下手。目前中队这几个战区,可能也就冀察战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纪律如何不用多说}和6战区好点,其他几个战区都不咋地,包括第9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