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三十三章 三战津浦线(一)(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老蒋此时这么做,是因为他有底气。随着抗战局势的不断向好的方面走,老蒋的威望也与日俱增。不过他深知自己的长子想要接他的班,就必须掌握军权,所以老蒋才会打算成立青年军,为自己的长子培养班底。

既然李浩文已经得知了这个事,那么说明这个事已经不算秘密,相信很快就会公布出来。

果不其然,在李恪结束了豫东各县之行回到开封的时候,老蒋就发来电报询问李恪关于组建青年军的态度,同时让李恪推荐几个人去担任青年军的师长。对此,李恪也没反对的理由,只能支持,也答应推荐几个人去任职。

青年军训练总监已经确定是罗卓英担任,老蒋的意思是让李恪推荐一个人去担任副总监。老蒋既然问了,李恪于是就询问了一众手下愿不愿意去青年军任职。

李恪问的人多是军长、副军长,这意味着他们去青年军担任师长,就是降职。明面上看降职,不过青年军作为老蒋大力打造的,自然会得到重视,去了青年军,很有可能以后就平步青云。所以这个的确需要考虑一番。

最后李恪推荐了4个人,余程万、覃异之、温鸣剑和王玉霞{汤子模表侄,1907年出生,黄埔五期生,现在李恪麾下担任一个军的少将参谋长},其中余程万担任青年军训练副总监兼中南总监,覃异之、温鸣剑和王玉霞担任其中两个师的师长。其中覃异之是老蒋钦点的青年军204师师长。

青年军一共9个师,有3个师师长是李恪推荐的,陈诚推荐了3个,胡宗南推荐了1个,杜聿明推荐了1个,王成志推荐了1个。

李恪推荐的这4个人,除了余程万和覃异之,另外两人都是参谋长,可见其他的军长和副军长都不愿意在后方当什么青年军师长。覃异之是因为老蒋钦点,才不得不去的;而余程万存粹是在云南闲的没事做,在知道李恪需要在青年军得有人去制衡罗卓英,所以就主动跑过去了。

覃异之去了青年军,27军军长一职就由李文接任,而刘铸军便兼任了27军副军长一职。

青年军并不是全部由知识青年组成,而是以现役部队一部为基础,编入大量的知识青年,这就是所谓的青年军。而且跟其他部队不同,青年军各部将会有政治部主任一职,而小蒋就是青年军政治部主任。

不过正如李恪所猜,老蒋此时成立青年军的用意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不满的人大把的存在,不过大多敢怒不敢言。成立青年军,李恪阻止不了,与其在那儿烦恼,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接下来的战事上。虽然说他的部队对于日军有着绝对优势,但狮子搏兔,尚用全力,他自然不会犯这等低级错误。

接下的战事,除了切断华北日军和江浙一带日军的联系外,也有把苏鲁战区跟后方联系起来的目的。收复了山东和苏北,就能三面包围江浙地区。目前国民政府并不太想打江浙地区,主要是作为中国经济最繁荣地方,打烂了重建是个麻烦事。而且现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情况不容乐观,也急需一个完好的江浙地区,来填补国民政府的财政亏空。

只要中队拿下了山东和苏北,江浙日军就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地步,三面都是中队,防守是个大问题。而且陆上交通被切断,江浙日军的补给只能从海上运输,可随着中国潜艇开始在东南沿海恢复活动,日军的海上运输线也会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毕竟在几年前,他们就见识过中队的狼群战术,万吨军舰都被击沉过,运输船都不知道被击沉多少。

国民政府想像广州一样,逼日军从江浙撤兵,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江浙地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